正文 第44章 特殊寶寶的喂養(2 / 2)

巨大兒的喂養

巨大兒指的是出生時體重超過4000克的新生兒,以及體重超過同性別同月齡正常幼兒體重均值20%的肥胖兒。

巨大兒的出現可能與遺傳因素及孕婦的營養情況有關,媽媽患有糖尿病或體內帶有糖尿病病原時,往往容易生出巨大兒。

以前,人們都認為孩子長得胖才好,現代醫學則認為,肥胖、體重超重對孩子身體有很多危害,如皮膚易感染、容易反複罹患呼吸道感染、心肺功能低下、以後導致心血管疾病、易患糖尿病、成年後繼續肥胖。

巨大兒喂養的重點是要控製體重,寶寶體重控製的重點是防止體重的增加,而不是積極減輕體重。所以,寶寶瘦下來需要家長積極配合,比如,按照不太嚴格的飲食調整方案進行治療。

具體方法是:巨大兒出生後,母乳充足的必須堅持母乳喂養,在4個月內不要喂奶粉或米粉等澱粉類代乳品。5~6個月後,應該限製巨大兒的奶量,飲食上應遵循少糖、少油,保證蛋白質、維生素和礦物質充足的原則,以控製過多熱量的攝入,如多吃含纖維素的食物或非精細加工的食物;少吃或不吃油炸食物、軟飲料、甜食、奶油製品等;食物切小塊,進食速度減慢,小口進食;吃飯時間不要過長,吃飯時可用適當方式分散其對食物的注意力等。

巨大兒不但要注意飲食的控製,還要加大運動量。

在嬰兒期應以消耗嬰兒熱量並促進運動的協調為原則,使嬰兒多運動,如給嬰兒做被動操,對會爬會走的嬰兒則要讓其多爬多走並做運動遊戲,以增加其體能消耗,使其體重下降到正常範圍內。

並非所有的巨大兒都屬於病態,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對於那些吃得多、身體長得也結實勻稱、身高與體重同步增長的寶寶,應該給予足夠的喂養量,充分滿足寶寶生長發育的需要。

對於那些隻長體重不長個、肌肉鬆弛不結實的虛胖寶寶,應該通過飲食調理。因為這種寶寶的消化功能不正常,抵抗各種疾病的能力也不強,可以在寶寶能吃輔食的時候,多供給些蛋類、魚類和肉類,以補充蛋白質和鐵質,使寶寶的肌肉骨骼結實起來。

足月小樣兒的喂養

足月小樣兒是指胎齡滿38~42周,但出生時體重在2500克以下的寶寶。足月小樣兒一般表現為營養不良、消瘦,通常是由於媽媽懷孕期間營養不良、貧血或患有各種感染性疾病等造成的。

足月小樣兒在母體內時間並不少,所以各器官內髒的發育和生理上的成熟程度,基本上與足月正常兒相似,隻是有些營養不良。

足月小樣兒的代謝比同體重的足月正常兒高,熱量需要也多,所以早期足量的喂養很重要。這不但可以防止低血糖的發生,有助於體重增長,還有利於腦神經膠質細胞生長,減少智力低下等後遺症的發生。

足月小樣兒出生後,應盡量用母乳喂養。有吸吮能力的寶寶,可直接喂哺母乳,開始時每日8~10次,每次5~10分鍾。如果寶寶在吃奶時沒有疲勞和食欲減退的現象,可適當延長喂哺時間。

吸吮有困難的寶寶,可以把母乳擠入碗內,用小勺喂養;對少數體重過小的寶寶,也可用滴管喂養幾天。

如果采用人工喂養,應選擇專用的配方奶粉。

足月小樣兒喂哺的時間間隔,以2~3小時一次為宜,母乳喂養的時間間隔比牛奶喂養的要短些。

足月小樣兒體內維生素、無機鹽儲存量少,生長速度又快,應在醫生指導下及時補充維生素D、鈣、磷、鐵劑等營養素。

足月小樣兒對糖消化吸收好,其次是蛋白質,對脂肪消化吸收能力差。對於體重在1500克以上、沒有並發症的足月小樣兒,可以在出生後試喂糖水,第一次喂3~5毫升,以後每隔2~3小時一次,每次遞增2毫升。

24小時以後,根據寶寶食量和消化能力的遞增,可以在兩頓乳中間,繼續喂適量糖水。幾個月後,寶寶漸趨成熟,喂養方法可以接近足月正常嬰兒。

雙胞胎的喂養

雙胞胎一般個子比較小,組織器官發育不夠成熟,體內糖原儲備不足,抵抗力弱,所以,更應注意合理喂養。

雙胞胎也應盡量喂母乳,在日常生活中,由於母親同時喂養照看兩個孩子會有許多困難,所以很多母親就放棄了母乳喂養。其實,大多數母親都有足夠的乳汁喂哺雙胞胎。這是因為,乳房是一個很有活動能力的器官,嬰兒吮吸得越勤,乳房受到的良好刺激越多,乳汁分泌也就越多。也就是說,兩個孩子吸吮乳房就一定會有足夠的乳汁供兩個孩子吃。

在喂養方法上,應該一個乳房喂養一個孩子。每次喂奶時,讓兩個孩子互相交換吸吮一側乳房,因為孩子的吸吮能力和胃口有差異,每次交換吸吮,有助於兩側乳房均勻分泌更多的乳汁。

當然,母親同時喂哺兩個嬰兒,應適當加強營養素的補充,同時也要休息好以保證精力旺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