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章 在家庭生活中最易犯的錯誤(1)(1 / 3)

家是每個人的心靈港灣,對於孩子來說更是如此。但這並不是說,孩子在家裏就可以放任自在,愛做什麼就做什麼。然而,很多孩子在家庭生活中經常作出一些不恰當的行為:在家不講衛生,穿著邋遢;以學習為借口,逃避做家務;和父母做對,做父母喜歡的事等。對於孩子的這些不恰當的行為,家長不能視而不見、放任自流。

10、不講衛生,經常一副邋遢的樣子

很多孩子都有不講衛生的壞習慣,例如飯前不洗手、不愛刷牙和洗澡、水果拿起來就啃等,不講衛生的孩子不但看起來衣冠不整、渾身髒兮兮的,並且還容易生病。例如肚子疼、長蛀牙、易感冒……

【引以為戒】

現象一:

上小學二年級的小林長得很可愛,很討人喜歡,但就是不講衛生。

每天放學回來,脫了鞋也不知道放到陽台上去,結果弄得爭個客廳的氣味都很難聞。媽媽剛給他換的新衣服,他放學回家就會搞得髒兮兮;媽媽要他去洗澡,他總會找各種理由躲避;好不容易進了浴室,但頭發還沒有完全濕透便匆匆跑出來,說是洗完了。對此,媽媽給他講過道理、分析過不講衛生的害處,還懲罰過他,但他還是我行我素。

所以,媽媽對此很煩惱:“我們家孩子什麼都好,愛學習,又懂事,就是不愛幹淨,吃飯前讓她去洗手,她就衝兩下,有時連手背都沒濕;讓她刷牙,她也懶得刷。因為不講衛生,他常鬧肚子,還長了蛀牙,長期這樣下去可怎麼辦呀?”

現象二:

媽媽:放學了,累嗎?今天在學校表現如何?

小帥:今天上體育課,跑步比賽我是全班跑得最快的。

媽媽:我們小帥這麼厲害呀?不過剛跑完步,出了一身汗,放下書包後,快點去洗澡。

小帥:媽媽,我肚子餓了。能不能我先吃點東西,然後再洗澡?

媽媽:那吃過東西後,要趕快去洗澡呀。

(吃過茶點後……)

媽媽:小帥,你快給我起來,剛才不是說吃完東西就去洗澡嗎?怎麼又到床上睡覺了?嗯!你身上都有臭汗味了。

小帥:媽媽,我很累呀!讓我小睡片刻,吃飯前我一定去洗澡。

媽媽:你爸爸回來了,我也弄好晚飯了,你什麼時候才去洗澡?

小帥:我很餓了,吃完晚飯一定去洗澡。

(吃完飯後……)

媽媽:吃完飯還不肯去洗澡嗎?

小帥:都這麼晚了,媽媽,我還有功課沒做完,我一定要先把功課做完了才行,總之睡覺前我一定會洗澡的。

【專家點評】

很多孩子都不愛講衛生,常常在媽媽的再三要求下,才肯去洗澡;剛換的衣服,放學回來一身髒,說什麼也不肯脫下來洗;媽媽幫他收拾的房間,不到半天就被他搞成亂糟糟的“豬窩”;有時候甚至懶得去洗臉、刷牙……

對於不講衛生的孩子,家長們試過很多方法,講道理、批評、責打等,但他仍然是無動於衷,仍然是你覺得我的衣服該換了,我就去換;你覺得我該洗澡了,在你的三催四推下,我就去衝兩下……

個人清潔衛生看起來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卻往往反映出一個人的精神麵貌。一個孩子不管的相貌如何,如果幹淨整潔地出現在大家麵前,大家都會喜歡他,願意接近他,父母會感到很驕傲;但如果一個孩子拉裏邋遢,身上還散發著異味,那麼肯定是誰見了誰躲,父母也會覺得沒麵子。

此外,講不講衛生還關係到孩子的健康問題,我們都知道不講衛生的孩子更容易生病,肚子疼、長蛀牙、易感冒……

更重要的是,當孩子長大以後,他往往需要有一個成功的個人形象。當孩子習慣於不講衛生、衣著邋遢,那麼長大以後的他,也勢必不會有一個好的形象,進而得不到周圍人的歡迎。

【教子有方】

幹淨整潔的儀表不僅能夠體現一個人的精神麵貌,還會讓人對自己充滿自信。因此,媽媽一定要讓孩子明白這樣一個道理:不講衛生、儀表不整潔,是沒有出息的表現。

如果孩子還是不為道理所動、不為批評所動、不為懲罰所動,家長就要放棄這些老套的方法,根據自己孩子的特點,對症下藥了。

1.訂立規則

如果你的孩子有不講衛生的壞毛病,你可以找孩子心情好的一天,為孩子訂立一個規則,如不洗手就不能吃飯、不刷牙也不能吃飯、不洗澡就不能上床睡覺等。

在訂立這個規則時,必須要征得孩子的同意。當然,在規則執行的前期,孩子肯定會擺出反對意見和進行反抗,媽媽這時一定要堅定立場,否則這個規則很容易對這些不聽話的小家夥失去作用。

2.借助醫生的手和口

孩子不講衛生,愛拉肚子,愛生蛀牙,如果多次提醒、批評,孩子就是不改的話,這時,媽媽可以借助醫生來教育孩子。

女兒不愛講衛生,拉肚子是常事。當我帶她從醫生那裏回來,我發現她飯前竟然去主動洗手了,於是我試著問她:“寶貝,今天怎麼不用媽媽提醒就去洗手了?”

“醫生說了,飯前不洗手就愛拉肚子,我不想拉肚子了,打針好痛呀!”女兒認真地對我說。

因此,家長帶孩子去看醫生時,不妨提前跟醫生溝通,一定要告訴那個小家夥要講衛生,讓他勤洗手、每天都要刷牙,還要讓他勤洗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