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3章 在與人交往中最易犯的錯誤(5)(1 / 2)

在公共汽車上,一位年輕的母親抱著一個看上去正讀幼兒園的孩子。車上有一位阿姨從座位上站起來讓他們坐下,這位母親讓孩子說謝謝,可那個男孩把頭一轉,開始往窗外看。這位母親尷尬地說:“孩子就是這樣。”這位阿姨說:“沒什麼。”孩子就一個人坐著,他的母親站在他的身旁。車越來越擠,母親想抱著孩子坐下,但男孩卻伸手推自己的母親,不讓母親坐,這位母親無奈地笑了笑。

現象二:

王伯伯:你好,來接小飛放學嗎?

媽媽:對呀!順道到超市買點東西回家。

王伯伯:你們剛才去超市了嗎?我也順道去逛逛,你看到這種餅幹正大減價了嗎?真的十分便宜,我也買了不少回家。

媽媽:是嗎?我可沒有看到,或許因為人太多吧。不過聽你這麼說,看來真的十分便宜呢。

王伯伯:正好我買了這麼多餅幹,讓我請小飛吃吧。這種餅幹味道不錯呢!

(小飛接過王伯伯的餅幹,默不做聲地站在一旁。)

媽媽:王伯伯,你真是客氣了。小飛,還不快快向王伯伯道謝。

小飛:……

媽媽:小飛,你這孩子,真是……

王伯伯:由他吧,小孩子嘛!不用謝了。

【專家點評】

一個人在與人接觸的時候,別人不可能很快了解你的人品與學識、能力如何,然而卻能夠從一個人的待人接物是否誠懇、有禮上看出來。如果孩子沒有形成良好的禮貌習慣,對他人的幫助不懂得感激,從來不說“謝謝“,這樣會直接並且嚴重地影響到他以後的社會生活以及個人事業的發展。

為什麼有的孩子對於別人的幫忙從不肯說“謝謝”呢?是不是他們天生不懂禮貌?當然不是。有些父母在自己或者孩子得到別人的幫助時,總覺得別人做這一切都是理所當然的,因此,總是很吝嗇說出一句“謝謝你”。與此同時,父母的行為也常常影響著孩子,所以有些孩子在得到別人的幫助之後,往往顯得十分冷漠,不懂得向別人表達自己真誠的謝意。

很多孩子在溺愛中長大,從來沒有過感恩的意識,甚至認為別人為自己做的一切都是應該付出的,不需要任何感謝更不需要任何回報。其實孩子有這樣的想法是正常的,因為他們還不懂得做人的道理。這就需要父母去教育孩子,去正確引導他們,告訴孩子要懂得感恩,才有機會得到他人的關愛;而一個從小懂得感恩的人,長大成人後,肯定也是一個自尊自信的人。

【教子有方】

作為父母應該如何讓孩子成為一個懂得感謝的孩子呢?

1.做孩子的榜樣

要做到言傳身教,做孩子的榜樣。如果你想讓孩子成為一個懂得感謝的孩子,就要給他做出榜樣,不管在什麼時候,都不要忘記說一些感謝的話或者做一些表示感謝的動作,比如擁抱、握手等。父母除了要身體力行外,有時候孩子為自己做了些事情,例如下班後孩子主動替父母按摩、拿東西等,父母也應對孩子說句謝謝,好讓孩子從中學習。

2.對孩子多加提醒

要孩子學會表示謝意,父母平日在家裏對孩子應多加提醒和教導,耐心地向孩子解釋,別人並沒有義務為自己付出,當別人無條件地為自己做事時,自己應該心存感激。其實,越早教導孩子有禮貌越有效。告訴孩子這是做人應有的禮貌,久而久之,相信孩子一定會做得到的。

3.給孩子創造一個表達感謝的機會

當家人過生日或節日時,提醒孩子說一句祝福的話,鼓勵孩子為親人準備禮物,比如自製賀卡、用自己的零用錢購買小禮物等來表達祝福與謝意,讓他感受到能給別人帶來快樂的同時自己也是非常快樂的。

4.多加鼓勵

孩子麵對陌生人時會感到害羞,即使平日在家裏懂得說謝謝,但當麵對陌生人時就會變得啞口無言。這樣的話,父母不妨多予以鼓勵,或者在孩子麵前代孩子向人家道謝,好讓孩子慢慢學習。當孩子有良好表現,即懂得開口說謝謝時,不妨給予一兩句讚賞的話以示鼓勵。

4.多加表揚

平時要教導孩子得到別人的幫助要說“謝謝”,如果孩子表現的不錯,父母要極力讚賞孩子今天所做的事,比如“你今天對張爺爺說謝謝了,真實個好孩子。”其實孩子都很精明,當他發現“嘴甜”可讓大家都開心,又可得到獎賞時,他會很樂意去做這件事。

31、我行我素,接人待物沒禮貌

生活中,孩子不講禮貌的現象有很多,比如見人不打招呼、從來不說“謝謝”“對不起”、用從電視裏學來的話罵同學、去別人家做客時亂翻東西……這樣不講禮貌的行為一旦形成習慣,對孩子以後的為人處事以及事業發展都將產生不良的影響。

【引以為戒】

現象一:

小宇成績很好,鄰居們常常誇獎他,小宇媽媽覺得臉上很有光。所以。在家裏什麼事都由著他,甚至與家長頂嘴,她都舍不得嚴厲地說他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