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3章 在與人交往中最易犯的錯誤(5)(2 / 2)

有時候,小宇乘電梯時橫衝直撞,不懂說“對不起”、“謝謝”,不跟人打招呼媽媽雖覺得孩子沒禮貌,但卻認為這些都是小事,而且男孩子嘛,大大咧咧沒關係。

一天,媽媽帶小宇參加一個正式晚宴,別人還沒入席,小宇卻已經一屁股坐到正中位,旁若無人地吆喝服務生要可樂,而且菜一上桌,他就迫不及待地伸筷子去夾。等到上龍蝦這道菜時,因為小宇愛吃,所以他把整盤都端到自己麵前。就像在家裏一樣。雖然大家都說“沒關係,沒關係”,但小宇媽媽還是覺察到了別人鄙夷的目光……

現象二:

星期天上午,寧寧正在家裏看電視,爸爸的一個好朋友來做客。爸爸讓寧寧與客人打招呼,寧寧含糊地叫了一聲“叔叔”,又繼續看他的電視。因為爸爸要和朋友在客廳裏談事情,便對寧寧說:“小寧,你關掉電視去屋裏玩好嗎?爸爸和叔叔有事情要談。”可是寧寧不但不聽,反而對客人說:“你打擾我看電視,我不喜歡你!”看著客人尷尬的樣子,爸爸隻好無奈地說:“都上三年級了,還和小孩子一樣……”

【專家點評】

其實,孩子不懂禮貌並不是天生的,而是後天學會的。

首先,這與家長的日常行為有直接的關係。家長有禮貌,家人相互之間講禮貌,他們再要求孩子講禮貌,孩子很容易就學會了禮貌:如果家長平常都不用“禮貌”去要求自己的言行,反而告訴孩子要講禮貌,這確實有點強人所難。這也正是我們平常所說的“言教不如身教”。

即使家長是說話、辦事很講禮貌的人士,但是,如果對待孩子的不禮貌行為采取不以為然的態度,更會縱容孩子不講不禮貌。

現實生活中有些家長認為孩子說髒話、亂翻別人東西等,都是些小事,不必去斤斤計較,隻要孩子學習成績好就行了。因此對孩子的這些不禮貌行為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殊不知.這種態度隻能使孩子的行為越來越惡劣。

孩子並不天生就不講禮貌,但是,他們分辨“對”與“錯”的能力卻不是很強。當孩子與長輩頂嘴、遇人不打招呼、該說“對不起”不說時,家長對這種行為不進行製止,反而仍以微笑的眼光看著孩子,孩子就會以為這樣的行為是正確的,不但以後會繼續做這些不禮貌的事情,甚至會以此為榮。

【教子有方】

“養子不教,家長之過”,孩子待人不禮貌,家長是有責任的。當孩子出現各種各樣不文明、不禮貌的言行時,父母千萬不可置之不理,當然,也不可由於過分著急就對孩子大打出手。當孩子產生叛逆心理時,這種接人待物不禮貌的壞毛病將更不容易改掉。隻有養成正確的教子觀念,才能培養出有禮貌的孩子。

做事講究方法往往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育孩子更是如此。

1.家裏來客人時,讓孩子做小主人

很多時候,家裏來客人時,孩子表現出的不禮貌情緒,是對家長忽略他的反抗。因此當家裏來了客人,讓孩子幫助做點事情,這樣,孩子以為自己是有用的,感到很滿足,就會更努力地遵從父母的要求。還有,要先把孩子介紹給客人,承認其存在的價值之後,再吩咐他說:“到隔壁房間去畫一幅畫來給客人看看”等。這樣既能滿足孩子想要與客人接觸的心理,又能使孩子養成禮貌待客的好習慣。

2.孩子口出惡言時要製止

生活中家長有時會遇到孩子說這樣的話:“你是豬,你白癡!”“叔叔,你的嘴巴好臭!”“媽媽,這個新娘好難看!”等。當這些話冷不防從孩子的嘴巴裏說出時,父母一定窘得想鑽進地洞裏。其實,孩子所說的話通常不代表他想要故意侮辱或傷害別人,但要避免出醜。父母要做的是當孩子口出惡言時適時製止,不要采取無所謂的態度。這就要求父母不隻是讓孩子學會說“請”和“謝謝”,還要告訴孩子什麼樣的話該說,而什麼樣的話不能說,讓孩子以正確的態度處理和成人的關係。

也要教孩子將心比心,體會別人的感受與反應,可問孩子:“如果別人也這麼說你,你會不會很難過?如果會,就不要這麼說。”和孩子討論他人的情緒感覺,建議他使用文雅有禮的語句,會比純粹的斥責更有效。

3.讓孩子學會互換角色

在教育孩子對待客人要有禮貌時,如果用道理不能說明的話,我們不妨讓孩子真正體會一下做客人的感受。一位母親在教育其女兒時很有心得:

有一次家裏來了客人,女兒卻一個勁地吵鬧,不理會客人的招呼。第二天,我帶女兒到她小姨家做客時,小姨故意沒有像往日一樣用果凍、薯片等好吃的來招待她,而是對她不理不睬。受到這樣的招待,女兒委屈得眼淚都快掉下來了。這時我才對她說:“小姨不理你,你是不是不高興了?那昨天來的那位客人跟你說話,你不理睬她,客人是不是也不高興呀?”女兒似乎聽明白了,以後家裏來了客人,她不但會主動打招呼。有時還會將自己的水果拿出來招待客人呢。

32、多疑敏感,不願意和同學來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