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4章 在與人交往中最易犯的錯誤(6)(2 / 3)

【教子有方】

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快樂無憂、積極向上。那麼,對於敏感多疑的孩子,做家長的首先要做到以下幾點:

1.為孩子營造一個寬鬆的生活環境

家長不應該高高在上,對孩子擺出一副育出必從的姿態,成為孩子的“統治者”,而應和他們平等相處,為他們營造一個寬鬆、和諧的生活環境,給他們抒發自我感受的權利和機會,不要把話憋在心裏,不願向父母傾訴。

2.讓孩子正視現實

越是怕被人議論,越要走到人群中去,越要麵對人們的目光。這樣可以鍛煉她的心理防禦機製,使她的心靈不致於太脆弱,從而提高心理承受能力。

此外,還可以通過運動來舒緩孩子的那些不良情緒。運動能加強新陳代謝,疏泄負性心理能量,運動有助於增強體質,產生積極的心理感受,能較快地提高情緒、消除青春期引起的一係列症狀。

尤其是參加一些集體運動,如足球活動、排球運動或體育遊戲等。集體運動要求團體合作,對提高人際關係具有特別的意義。另外,由於體育遊戲帶有一定的競爭性、情節性、趣味性,能提高遊戲者的情緒,培養他們的活潑愉快、開朗合群的個性和團結互助、勇敢頑強、機智果斷的心理品質,使身心得到健康的發展。

自私自利,隻顧自己不管他人

現在孩子大部分是獨生子女,集萬千寵愛於一身,於是在一定程度表現得有些自私,往往是過分關心自己,隻注意自己的歡樂和幸福,很少考慮他人,一切以滿足自己為主。自私自利的孩子常常令人生厭,很難與人交往,因此也就很難獲得知心朋友。

【引以為戒】

現象一:

張明是家裏的獨生子,在爸媽的嬌慣下非常任性,也很自私。家裏有什麼好吃的,從來不知道分給家人;全家無論什麼事情都得依著他,對於家人的教育,他根本都不聽;如果有什麼事不順他的心,就鬧個沒完沒了。在學校和同學相處得也不好,自己的東西從來不讓別人碰;有好玩的東西也不和小朋友分享,於是常為一些小事與同學互不謙讓,發生矛盾。

現象二:

小德很小的時候,爸爸就因車禍去世了,媽媽唯恐兒子受委屈,平日裏什麼都順著兒子,盡量滿足兒子的要求,對自己卻節儉得很,自己幾年都舍不得添一件新衣,卻要滿足兒子穿名牌的虛榮心,家務事更是從不讓兒子沾邊。這樣,小德就養成了不懂的關心他人,自私自利的性格。

小德上初中了,不懂得體諒媽媽的辛苦,大手大腳地花錢不說,還經常和一幫狐朋狗友去參與賭博。媽媽怎麼教育都不管用,他還怪媽媽管得多。後來小德就整天沉迷於賭博,贏了很快把錢揮霍光,輸了就找老媽要錢。

星期日,媽媽在家正忙乎著,突然暈倒在地,鄰居找到小德,可他正賭得歡,根本不關心媽媽,還是鄰居幫忙把他媽媽送到醫院看病的。晚上,小德回來後,衝著媽媽吼道:“好好的打電話說什麼病了,害得我今天賭輸了。快拿錢給我,我要去扳本”說著,從媽媽身上搶了錢揚長而去。

【專家點評】

孩子自私自利,往往表現在隻顧自己,不管他人,一切以自我為中心,有所謂“各人自掃門前雪,哪管他人瓦上霜”的性格特征。或者在金錢和財物上吝嗇貪婪,自己的東西就不願與人分享,而別人的東西卻是拿得越多越好。這樣的孩子常常令人生厭,很難與人交往,因此也就很難獲得知心朋友。過分自私自利的孩子,還會在父母有事情的時候,因為自己得不到照顧而對父母發火,使父母傷心流淚。這樣的情況在現實生活中確實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