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小小年紀為什麼會自私自利呢?主要有以下幾方麵原因:
一是由於孩子有天生的利己傾向。在孩子心理發展未達到成熟階段的時期,其往往單純地確定“我即世界”,這種以“自我為中心”的想法雖然隨著時間和經曆的推移,已逐漸成為接納他人和減少利己的行為,但仍固執己見,不能接受公正、正確的意見。於是,孩子衡量外界的標準便是是否有利於他,相應的行為也如此。
二是因為父母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的錯誤教育所造成。有的父母當孩子犯錯誤時便嘲諷、鄙視,使孩子產生了畏懼心理,孩子就隻能封閉自己和回避與他人的交往,縮回到自己的小天地裏,結果必然導致孩子自私。
此外,現在的家庭大多隻有一個孩子,父母以及長輩容易集萬千寵愛於一身,處處遷就孩子,容易使孩子從小就意識到“我想要什麼就能得到什麼,得不到隻要一哭一鬧也能得到”。於是就容易產生過分的占有欲望以及自大、惟我獨尊的心態,時時處處都要別人遷就,常常會提出一些無理要求。
自私的孩子,其行為對誰都有弊無利,父母應予以重視,及早預防。
【教子有方】
要像培養孩子關愛他人的品質,糾正孩子自私自利的性格,家長應該從多方麵采取措施。
1.不要對孩子盲目溺愛
家長要改變那種盲目溺愛、一味嬌慣孩子的做法。對於孩子的要求分清是否合理,不合理、過分的要求應予明確的拒絕,並對孩子耐心地講明道理,指出他的不足之處。
2.讓孩子學會與朋友分享
父母對孩子應該加以積極正確的教育和引導,使孩子樹立正確的物質觀念。讓孩子學會與朋友分享一些東西,嚐試一下“給予”、“付出”所帶來的快樂。吃飯的時候,不要隻顧吃自己愛吃的東西,把自己喜歡的東西放到麵前,並挑來揀去。別的孩子來玩,要鼓勵孩子把自己的玩具拿出來一起玩,把自己喜愛吃的東西也分一些給別的小朋友,大家一起分享。
3.幫孩子樹立正確、比較遠大的理想
當孩子有了正確的理想與目標後,他才會有學習的榜樣。你可以這樣對孩子說:“你見過想你這樣整天總想著自己的科學家嗎?”“你見過像你這樣不關心他人的企業家嗎?”等,以此來激發孩子改正自私行為的內動力。
4.讓孩子學會關心他人
要訓練孩子學會關心他人,體諒父母的辛苦,幫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例如幫父母洗碗、掃地、擦桌椅等。在孩子吃東西時,還要告訴孩子一定要把食物分成三份,一份給自己吃,一份留給爸爸,一分留給媽媽,不要一個人獨自享用。如果家裏還有爺爺奶
奶和外公外婆,那麼要把好吃的東西分成同等的幾份,讓每人都有一份。
除此之外,父母還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識地安排一些情景,直接教會孩子應該怎樣付出愛,怎樣關心別人,當將來父母親出現有病等“情況”時,孩子就會懂得怎樣去做。這樣,不但有助於訓練孩子克服自私自利的不良性格,還可以培養孩子為他人著想和獨立處理問題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