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孩子自己沒有檢查作業的習慣,隻是一味地依賴家長,這樣隻能暫時避免出錯,時間長了孩子容易形成很強的依賴心理,習慣於把自己應該承擔的、最基本的責任都推卸給別人。這樣下去,孩子會變得缺乏責任心和沒有自律能力。
【教子有方】
家長辛辛苦苦地陪孩子做作業、給他檢查作業、為他講解作業,沒想到卻帶來如此多的弊端。那麼,家長應該怎樣做,如何培養孩子學習的獨立性?
1.教孩子承擔自己的責任
讓孩子承擔自己的責任,自己獨立完成學習任務,包括檢查作業、收拾學具、整理書包等所謂的小事。父母要明白,做這些事情是對孩子自理能力、獨立意識、良好習慣的培養和鍛煉。
2.教會孩子自己檢查作業、自己準備學習用品的方法
開始,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做,並在實踐中把方法告訴孩子;然後讓孩子自己做,父母來檢查、督促,提出並幫助孩子糾正一些問題;最後,達到孩子可以獨立完成的目標。使孩子養成做事有條不紊、有始有終的習慣。要知道,當一種行為成為習慣時,孩子就可以自然、輕鬆地麵對它,自覺地做好這一切了。
3.有意識地培養孩子的獨立性
在孩子可以完成以上的工作後,還可以讓他承擔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或其他工作,使孩子的責任心和自覺性得到進一步的鞏固。同時孩子還會因為能為父母、為他人做些事情,而更加自信、更加努力。
在教育孩子方麵,太過包辦的結果隻能讓孩子能力盡失。所以,家長們,請放開你的手吧,抱在懷裏的孩子永遠長不大,雛鷹隻有經過嚴酷的訓練才會搏擊長空。
46、學習偏科,按著自己的興趣來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擅長的學科,也有自己不擅長的學科,如果成績比較均衡還可以,但如果學科之間的成績過於懸殊,就會影響孩子的前途。成績不好的學科,被人們形象地稱為“短腿”,一條腿長,一條腿短,顯然是走不遠的。
【引以為戒】
現象一:
小郭:我兒子的老師昨天又來家訪了。
小金:一定表揚你兒子了吧。
小郭:哪有?老師說他的數學測驗不及格,不過音樂和圖畫課都得了優。他自己也說喜歡音樂和圖畫課,討厭上數學課。
小金:這麼小就偏科呀。你得趕緊糾正他,將來考試可都要考數學的。
小郭:是啊,可怎麼糾正呢?
現象二:
亮亮的數學成績很差,每次考試時,因為數學拉分,他總也進不了前十名。看到這種狀況,亮亮的媽媽很著急,先是每天晚上手把手地教亮亮做數學作業,買了大量的課外習題讓他做,後來還專門請了一位數學老師來輔導孩子數學,但亮亮的數學成績一直還是在“原地踏步”。亮亮的媽媽對此很是煩惱。
【專家點評】
有人對小學生偏科現象做過調查,發現有21%的小學生出現偏科現象。一般來說,孩子偏科有以下幾種原因:
第一,孩子偏愛的科目,往往是由於喜愛任教該科老師所致。偏愛某一學科,就能提高該科的學習成績,而好的學習成績,又強化了對該科的喜愛,形成良性循環;反之孩子不喜歡某個老師,也往往不喜歡這個老師所教的學科,久而久之,該科的學習成績下降,成績下降又導致孩子喪失對這一科目的信心,形成惡性循環。
第二,孩子自身的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如興趣、愛好等),也是造成孩子偏科的原因。興趣是孩子學習的動力,孩子重視感興趣的學科,輕視不感興趣的學科。孩子對某門學科興趣較強,就產生學習動力,便能積極主動地去學這門課;反之,對某門學科興趣弱或沒有興趣,孩子自然不願把功夫下在這門課。
第三,不同家庭的特殊文化氛圍、家長愛好以及家長職業等因素也會誘發孩子偏科。一般來說,家長愛好文娛的,家庭藝術氛圍就比較濃厚,孩子受家庭影響也往往偏愛文娛;家長愛好體育、喜歡活動的,孩子也偏愛體育。比如家長是語文教師的,孩子愛學語文,語文成績好;家長是數學教師的孩子愛學數學,數學成績好。
家長知道,孩子出現偏科,就會使基礎不牢,對孩子今後的學習影響巨大,而且還會影響升學考試這一非常現實的問題。因為升學是否合格通常是看各科目的總分是否達到要求。假如各科成績滿分都為100分,擅長的語文已得90分,不擅長的數學隻得了50分,自然在“數學”上再增加10分比在“語文”上再增加5分來得容易。有一些孩子未能順利通過升學考試,有時往往隻差幾分,許多就是出在不擅長的科目拉後腿太多的問題。
再者,那些不愛好、不擅長的科且往往使得總的學習成績顯得不高,於是導致學習欲望下降,使得學習過程更糟、學習成績更差,形成學習上的惡性循環。不擅長的科目可能使擅長的科目也變得不再擅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