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說補齊“短腿”意義重大。
【教子有方】
對於孩子出現的偏科現象,家長應當及時了解加以糾正,那麼家長應該怎麼幫助孩子來糾正這種現象呢?
1.讓孩子了解偏科的危害
如果孩子對某門學科不感興趣、不喜歡,就要讓他知道偏科可能對以後學習和工作的影響。可以告訴孩子:愛因斯坦上學時對數學課學得馬虎,使他後來研究廣義相對論時,不得不花7年時間去補習非歐幾何等方麵的數學知識。
2.幫助孩子樹立信心
家長一方麵要鼓勵孩子的優勢科目,通過優勢科目,樹立信心,讓孩子認識到自己有學習好其他科目的能力,進而逐漸提高對其他科目的興趣。另一方麵,要鼓勵孩子在弱勢科目上的點滴進步(如課堂發言,讀書筆記等等),引導孩子主動去接觸弱勢學科,加強對弱勢學科的學習。要讓孩子知道,自己的偏科是暫時性的,偏科不可怕,怕的是失去了學習的興趣和信心。
3.幫助孩子培養興趣
當孩子缺乏對某門學科的學習欲望時,家長便可以利用孩子已有的某種活動興趣的遷移,如把積極做遊戲、打球的興趣遷移到該學科上來,把對語文學科的學習興趣遷移到數學學科上來等。
另外,可以在預習中通過通讀教材內容,找出疑難點,明確這些知識在生活中的具體意義、在知識體係中的地位和與其他知識的相互關係,引起孩子學習這些知識的興趣,激發學習動力。
4.讓孩子在生活中學習
比如,有的孩子討厭數學課上的計算,覺得進位、退位很麻煩,而且經常出錯。家長可以委托孩子去完成一定的購買任務。讓孩子在買東西的過程中學會計算,體會到計算正確的重要性。
47、學習缺乏主動性,家長不說從不自覺看書
成績差的孩子,往往有一個共同點,就是學習沒有主動性,家長不督促從來不自覺看書。這或是因為對學習沒有興趣,或是因為從小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不可忽視的是,孩子學習沒有主動性會影響其一生。
【引以為戒】
已經是晚上11點多了,陳銘還在忙著寫什麼。媽媽怕耽誤她明天上課,一個勁兒地催她趕快睡覺。
陳銘不耐煩地對媽媽說:“哎呀,你快睡覺去吧,別在這兒給我搗亂行嗎?”媽媽說:“怎麼是搗亂?太晚了,明天早上該起不來了。你明天再寫不行嗎?”陳銘急了,對媽媽說:“讓你別搗亂,明天再寫就晚了。這是周記,明天必須交。”然後就把媽媽推了出去,並且鎖上了自己的房門。
媽媽坐在客廳裏,越想越生氣。陳銘平時的作業都能按時完成,成績也還不錯。可是,隻要是有伸縮性的作業,比如像周記,或是老師每個月要求寫的一篇學習小結,她總要耗到第二天必須交時,才點燈熬油地趕著完成,這樣突擊出來的東西,它的質量可想而知。還有,凡是老師說可以做,也可以不做的作業,她幾乎從來沒有做過;凡是老師沒有提出明確的時間、數量要求的,像預習這樣的工作,她絕不會主動去做。為這事,老師幾次在家校聯係本上與家長溝通,希望父母能督促陳銘,讓她養成學習主動、有計劃性,事事往前趕的習慣。
為這個,爸爸媽媽也沒少批評、提醒她,總是告訴她什麼事情都是趕早不趕晚,不能老是臨時抱佛腳。可是隻要不到最後時刻,無論你怎樣催、怎樣說也沒有用。這讓爸爸媽媽很是惱火。
【專家點評】
學習的主動性、計劃性對人的一生都很重要。主動學習時,人的積極性、創造力是發自內心的,對事物的探究和理解都更加深入、細致;而隻是被動地接受時,就顯得非常的機械、膚淺。會有計劃地、合理地安排時間的人,做事井井有條、周到縝密;而缺乏計劃性的人,永遠生活在被動、無序的狀態裏。人的一生中,在學校有老師教授的學習時間有限,更多的是要靠自己去發現問題,通過學習和探索,找到答案、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所以,缺乏學習的主動性、計劃性,會影響孩子一生。
孩子學習沒有主動性、計劃性,往往是因為對學習沒有興趣,或是從小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造成的。為使孩子能夠變得主動一些,父母希望用不斷地提醒、批評、監督來達到讓孩子主動的目的,其實是在代替孩子變得主動。雖然可能暫時有效,但並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從長遠看,還會讓原本就沒有主動性的孩子更加依賴於父母,形成惡性循環。
對孩子來說,學習的主動性往往來自於他的興趣。如果父母並沒有發現和引導孩子的興趣,而隻是要求甚至強迫孩子要認真學習、刻苦用功,就算孩子迫於父母和老師的壓力不得不完成作業、應付考試,但收到的效果也一定是很小的,甚至是完全沒有作用的,有時還會引起孩子的逆反和抵觸。
【教子有方】
孩子學習缺乏主動性是一個普遍的現象,對於這樣的孩子家長應多一些鼓勵和關心,少一些冷遇和斥責,循序漸進,培養孩子學習的主動性。
1.引導孩子的學習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