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知道,任何的成就都是要從一點一滴的小事做起,但很多孩子由於受到外界各種因素的影響,常常認為自己是做大事的人,那些雞毛蒜皮的小事根本就不用理睬,於是養成了好高騖遠的毛病,這樣的孩子將來是不會有什麼大的作為的。
【引以為戒】
小峰就是個聰明伶俐的孩子。他腦子快,什麼東西都一學就會、一點就通,處處表現得比同齡的孩子強一截。誰見到小峰都稱讚:“這孩子聰明,以後一定錯不了!”讓爸爸媽媽很為有這樣一個兒子而驕傲,覺得兒子以後一定能幹大事,得好好培養。
慢慢地小峰也覺得自己不一般,以後一定能成大事。在學校,小峰的桌子裏最亂,書本用具東扔西落,老師和同學說他,他振振有詞地說:“這些小事情,我不用管,以後會有人為我收拾。”做值日了,同學們都在勞動,隻有小峰翹著腿坐在那兒不動,他的理由是:“這些都是清潔工做的,我不用做。”小峰的字寫得不規範,老師讓他多練練字,小峰不屑地說:“以後都用電腦打字,還會有打字員、秘書做,字寫那麼漂亮有什麼用?”老師要求同學們在家裏幫助父母做家務,小峰根本就不理睬認為自己是幹大事的人,做家務、燒飯這些小事不用做。
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很多。小峰總是說:“我才不幹這些雞毛蒜皮的事情呢,我得等著以後幹大事!”
【專家點評】
孩子一心隻想做大事,對身邊的小事不屑一顧的原因與家庭教育有很大的關係。很多家長隻想著讓孩子有更多的時間做“大事”,想著怎麼樣才能讓孩子更加出色、更加拔尖,而忽視了孩子生活能力、習慣和道德品質的培養。
這些父母的做法,使孩子整天生活在虛無的、想象的成功中,卻不能以腳踏實地、積少成多的精神認真地對待學習和生活中的事情,使孩子產生好高騖遠、眼高手低、狂妄自大、做事浮躁的毛病。而在父母不屑的“小事”中,孩子失去了很多學習、鍛煉的機會。
有些父母為了讓孩子“做大事”,就主動包攬了全部的“小事”,為孩子打理生活、學習中的一切。這樣,會使孩子的獨立意識、動手能力、生活自理能力得不到應有的鍛煉和發展,並形成怕苦、散漫、懶惰的習慣,完全無法獨立麵對生活,成為生活中的“弱者”。
成功絕不是靠一廂情願想來的。孩子那種不切實際的心態、能力的缺失和不良的習慣,不隻會影響到孩子的生活,同樣會影響到孩子的學習能力和興趣,還會使孩子的意誌力薄弱,沒有吃苦耐勞、不怕困難的精神,遇到挫折就心灰意懶、委靡不振,失去繼續努力的決心。這樣的一個人,是很難取得什麼成就的。
【教子有方】
沒有憑空可以成就的大事,任何的成就都是要從一點一滴的小事做起、逐漸積累而成的。
1.鼓勵孩子從小事做起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裏;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這是父母和孩子都應該明白的道理。父母首先要以一種冷靜、平和的心態對待孩子的聰明、對待孩子“能做大事”的趨勢,教育和鼓勵孩子從小事做起,一步步積累知識、積累經驗、積累走向成功的資本,成為一個踏實、勤懇,善於主動思考、主動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人。
2.為孩子提供做小事的機會
給予孩子積極的鼓勵,為孩子創造必要的環境,讓他從參與家務、自己管理自己開始,到參加集體活動、公益勞動,為孩子提供各種鍛煉能力、養成良好習慣和培養意誌品質的機會,對孩子的不良習慣和錯誤想法進行糾正。
3.不對孩子提出不切實際的目標
不要總是對孩子提出一些幻想中的、不切實際的目標,如你以後長大一定要做個什麼什麼人,要做多麼多麼偉大的事情等,避免孩子因此產生自以為是、好高騖遠的毛病。
52、假期沒計劃,把學習完全拋在腦後
很多孩子假期放任自我,沒有計劃,撒開了玩,把學習完全拋在腦後,眼看假期結束了作業還沒有完成,隻好加班加點地匆忙做完,結果可想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