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的世界觀榮辱觀逐漸形成。此時,很多孩子不再是因為外界對自己考試怎樣而懼怕考試,而是自己本身承受的壓力讓他們害怕考試。他們怕考得不好,老師、同學會瞧不起他們;他們怕麵對父母的聲聲歎息,因為他們已經開始知道父母供給他們讀書的不易,也知道父母對他們的期待;他們更怕那成績證明自己是毫無前途的、是無能的;他們還怕這次考好了下次考不好,又怎麼辦。
【教子有方】
家長應改變自己的觀念,改變自己的教育方式,不僅關心孩子的學習成績,還要關心他們的生活、思想和心理,努力為孩子營造一個寬鬆的成長環境。
1.讓孩子知道家長關注的不隻是成績
家長對孩子學習的關注是必要的,但一定要讓孩子感覺到,父母最在意的是他的快樂和幸福,而不是分數的高低。
2.要孩子客觀認識自己
最重要的是有自知之明,即對自己的能力、性格和優缺點都能做出恰當的客觀的評價,對自己不會提出苛刻的非分的期望與要求,對自己的生活目標和理想也能定得切合實際,努力發展自身的潛能,即使對自己無法彌補的缺陷,也能安然處之。
3.家長不要過於看重孩子的分數
在應試教育的競爭中,很多家長和孩子都患上了“名次恐懼症”,在升學壓力麵前,人們有時很難看清教育的真正意義,即使明白,也有很多的無奈。但有些事情,我們父母是可以改變的,比如,別那麼緊地盯著孩子的分數,盡量為孩子提供多彩的成長環境,培養他豐富的生活情趣。比如,多站在孩子的角度想想,理解一下他內心的感受,舒緩他內心的壓力,讓孩子能在溫情中快樂地成長。
54、不愛學英語,對其產生厭倦情緒
據一些小學的英語老師反映,現在有不在少數的小學生對學習英語產生了厭倦情緒。而令老師更吃驚的是,在他們之中,有大多數孩子的家長英語水平很高,而且一直在家裏教孩子學英語。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
【引以為戒】
現象一:
媛媛剛放學回家,媽媽便問她:“寶貝,今天在學校都學了哪些英語呀,給媽媽讀一讀。”媽媽緊接著又用英語給孩子提了一個簡單的問題,媛媛不知所雲,媽媽便著急地說:“都學了這麼長時間英語了,還是什麼都沒有學到,你到底天天去那裏幹什麼呀?”媛媛低著頭告訴媽媽,她最討厭學英語。
現象二:
濤濤的成績一般,英語成績尤其糟糕。一次英語測驗,他隻得了9分。看著垂頭喪氣的濤濤,媽媽鼓勵他:“別著急,一點點地進步,媽媽不給你過高的要求,隻要你認真學,下次能提高10分就可以了。”在媽媽的鼓勵下,濤濤真的用心學了一段時間,但第二次測驗時,還是沒什麼長進。這是為什麼?通過了解,媽媽得知濤濤不愛學英語,除了上課聽講外,課下幾乎不碰英語課本。
【專家點評】
現在,家長們都已經意識到,英語已成為孩子將來工作及參與競爭的一個必不可少的工具。於是英語越來越早地進入了孩子們的生活。孩子的英語成績及水平也成為了家長們議論的熱門話題。於是,很多家長都對孩子學習英語寄托了很高的期望,他們往往時刻關注著孩子英語的學習進度。
一位小學三年級孩子的家長對老師說:“我的孩子都學三年英語了,為什麼現在還看不懂英文電視呢?”還有一位家長批評孩子:“都學了半年英語了,隻會說,不會寫單詞,你是怎麼學的呀?”
另外,其實大多數情況下,都是由於家長的方法不當,引起了孩子對英語學習的逆反心理。因此,父母一定要注意以下三點:
第一,不停地追問孩子:今天學了什麼?
家長這樣做都是沒有任何益處的,對接下來的學習也起不到任何積極的作用。孩子需要鼓勵,學東西也需要一個反芻過程,不一定學了立即就會用。家長切不可因為著急就對孩子大加指責,這樣隻能引起孩子的恐懼和厭煩。
第二,盲目攀比引起孩子反感
在孩子學英語的問題上,家長的心態非常重要。孩子學習語言是有“靜默期”的,就好像孩子從出生其實就具備發聲能力,但他們是到一歲多才開始咿咿呀呀地說話;他們經過一年多的“輸入”才開始有了“輸出”。英語學習也是同樣的道理。另外,每個孩子都是不一樣的,千萬不要生硬地進行攀比,這樣隻能是打擊孩子的積極性,破壞他們的學習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