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3章 對待金錢時最容易犯的錯誤(1)(2 / 3)

2.父母要在消費上給孩子做出榜樣

學會合理與適度消費是每個人一生的必修課,也是家庭教育的基本內容之一。做好這件事並不需要什麼深奧的理論,關鍵在於父母事事處處要在消費上給孩子做出榜樣,首先要端正自己的態度,不要為了追求物質享受,而盲目地同別人攀比,從思想觀念到具體行為,都要以有利於孩子健康成長為標準。

3.平時多給孩子講不愛慕虛榮的道理

平時,家長要注意孩子心態的變化,多給孩子講不愛慕虛榮的道理。告訴孩子,擁有名牌並不等於擁有了較高的地位,隻有靠自己力量取得的成功,才能獲得別人的尊重和認可。教育孩子根據自己的需要來購買東西,而不要為了同他人攀比,買自己不需要的東西。

4.對孩子的過度消費敢說“不”

現在有一些父母在超越自己經濟能力的情況下過度滿足孩子的消費要求,這種做法不是愛孩子,而是害孩子。父母要學會對孩子的某些消費要求說“不”。如對孩子過於頻繁的要求,采用延緩兌現的方法,讓孩子心理上感覺到,每一件東西都是來之不易的,符合家庭財力的可以買,相反就不能買。孩子如果提出過分的物質要求,一定要堅決拒絕,並耐心說明拒絕的理由。

57、壓歲錢是自己的,原意怎麼花就怎麼花

壓歲錢應該怎麼花?恐怕所有孩子都會肯定地答道:“家長送的壓歲錢,應該自己花!”的確,大部分孩子認為壓歲錢是自己的私有財產,愛怎麼花就怎麼花,於是買高檔玩具,打通宵遊戲,泡網吧,和哥兒姐兒們上高檔餐館大吃大喝,互相擺闊、攀比。

【引以為戒】

小婷正在讀小學六年級,今年春節時收到了1000多元的“壓歲錢”,在媽媽的引導下,女兒主動用部分“壓歲錢”到書城買了很多自己喜歡看的書。看到女兒正確消費,愛書、買書,媽媽心裏就特別高興。

而剛上小學四年級的弟弟強強則不然。他剛剛拿到壓歲錢,就約了幾位同學在一家肯德基集合,然後自豪地說:“這餐我請客!”說著強強從口袋中拿出三個紅包,各自抽出一張嶄新的百元大鈔,交給收銀員,換來大堆美味食物。

吃飽以後,他們又開始逛街。在某名牌商店,強強為自己買了一身六百多元的衣服。然後,強強又到一家網吧上網玩遊戲。

晚上很晚,強強才心滿意足地回到了家。爸爸屈指一算,強強這天竟然花費1000多元,差不多等於自己一個月的工資。

於是,爸爸很生氣地對強強說:“壓歲錢怎麼可以隨便浪費,你看你今天花了多少錢!應該向姐姐學習,買些有助於學習的東西。”強強則不以為然,對爸爸說:“壓歲錢是他們給我的,我自己的錢想怎麼花就怎麼花,不是嗎?”

爸爸被強強氣得說不出話來。

【專家點評】

過年時節給孩子“壓歲錢”,是中華民族的一種源遠流長的傳統。過去,“壓歲錢”隻是長輩們發給孩子們的一種象征性的禮物,少則數元多則數十元,主要是圖個熱鬧、吉祥。但是近年來,隨著經濟的發展,很多地方特別是城市,“壓歲錢”也水漲船高,有的孩子春節期間從長輩和親戚那裏得到的壓歲錢達到數千元甚至上萬元。

但是,有些孩子輕而易舉地得到了一筆錢,不知道珍惜,大手大腳地消費“壓歲錢”,玩遊戲、逛街、上高檔餐館等,這實在有違大人們向他們發“壓歲錢”的初衷。

麵對種種不良現象,也許很多家長會認為,壓歲錢也就一年一次,所以就算孩子胡亂花光,也沒什麼大不了的,隻要孩子開心,這點壓歲錢就隨他們去花吧;也許有的家長會異常憤怒,並強行沒收孩子所有的壓歲錢,從此不讓他們與金錢打交道。

但其實,這兩種做法都是不對的——過度的消費行為,會令孩子養成好逸惡勞、胡亂消費的習慣;“沒收”這種因噎廢食的做法不僅使“壓歲錢”失去意義,觸發孩子的逆反心理,更重要的是家長失去了一次引導孩子樹立正確的金錢觀念與消費觀念、培養優良品德和自立精神的大好機會。

總之,身為父母不能“占有”和“沒收”孩子們的“壓歲錢”,但也不能過於放任,任由孩子很快地將壓歲錢胡亂揮霍。隻要父母正確地予以引導,他們就會主動地將“壓歲錢”花到有意義的地方。

【教子有方】

孩子的壓歲錢,如果家長一律沒收,孩子容易產生反感情緒,對家長不滿;而如果把壓歲錢完全交由孩子管理,不聞不問,孩子則會認為錢來得容易,就大手大腳地去消費,買高檔玩具、玩電子遊戲、偷偷去網吧……

那麼,家長應該怎樣引導孩子把壓歲錢用在有意義的地方呢?

1.借機發展孩子的社會性交往

孩子收到壓歲錢時,父母應盡量讓孩子明白,大人不是無緣無故給他錢,而是對他成長懷著希望,用壓歲錢對他健康快樂、長高長大表示祝福的心意。所以接到壓歲紅包,一定要謝謝親戚朋友,一定要對親戚朋友有所回饋。

比如,父母可以鼓勵孩子用壓歲錢給自己的爺爺、奶奶等長輩購買生日禮物或節日禮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