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訴孩子,雖然電話、短信方便高效,但它畢竟不能代替麵對麵的人際交往,它隻是溝通的輔助手段。越是現代生活,越需要豐富的情感交流,一個善於麵對麵交流的人,會有更強的適應能力。另外,機器隻是人類的工具,不能讓機器主宰我們的生活,不能淪為機器的奴隸。
3.改掉壞習慣不能急於求成
改變孩子的一種行為習慣需要一個過程,父母不能一廂情願地急功近利,而應該采取遞減的方法,如過去每天通話1小時,現在改為45分鍾,下一步改為30分鍾。當然,有減就要有加,減少了孩子“煲電話粥”的時間,就要鼓勵孩子增加麵對麵的交往,這樣才能維護孩子的友誼,便於孩子接受。
4.與孩子訂立“協議”
與子女簽協議是當代父母的一種教育智慧。父母可以與孩子商定每天可以通電話的次數和時間,以及相應的懲罰製度。父母和孩子訂立協議時應該注意親子協議必須體現平等和誠信,協議各條款應由雙方協商訂立,並且協議要切實可行,讓孩子從小懂得“言必信,行必果”的道理。
85、過分聽話,過分的循規蹈矩
有很多父母覺得孩子任性不如乖巧好,調皮的孩子難以管束教育,而乖巧的孩子卻讓父母放心。殊不知,過分聽話的孩子一般也沒有什麼自己的主意,別人要他做什麼就做什麼,要他怎麼做就怎麼做,不但沒有主見,也沒有創新。
【引以為戒】
現象一:
周周7歲,剛從幼兒園大班升了小學。無論在學校還是在鄰裏間,大家都誇他是個乖巧、聽話的好孩子。他從不調皮,不和小朋友打架,也不和人爭吵。在家裏,大人讓周周做什麼,他就做什麼,讓他怎麼做,他就怎麼做,表現得十分聽話,從不給爸媽惹麻煩;和小朋友一起玩時,周周也總是按小朋友的意願做事,小朋友讓他怎麼做,他就順從別人的領導,很少有自己的想法;在學校裏,當老師教了一種解題的方法時,他就隻認真記著這種解題方法,不再嚐試其他的方法。
現象二:
歐陽雪上小學三年級,平時十分乖巧,認識她的人都誇她乖,誇她懂事。
在學校裏她做值日認真,作業本清潔,字也寫得一絲不苟。不過她的成績在班裏一直是中等,也不是歐陽雪不用心,她也挺努力的,老師教的知識,他都認真地學,可成績就是上不去。
原來她從不舉手發言。老師講什麼,她記什麼,老師教什麼,她學什麼。之所以會如此,是因為她從小時,爸媽就要求他聽話:玩具玩後一定要放到哪裏,衣服不準弄髒,吃飯不準挑食,九點鍾之前必須睡覺。歐陽雪一一照做,從來沒有不聽話過。
【專家點評】
所謂“聽話”的孩子,就是父母說什麼,孩子就做什麼,沒有自己的主見,完全按父母的意思做事,而且按父母的意願做得很不錯,不會突發奇想地讓大人來收拾他不聽話惹來的亂攤子。
一般來說,孩子都不愛聽話,任性。那麼為什麼有的孩子很乖,很聽話呢?這多和家庭教育有關。很多家長都希望孩子乖巧聽話,凡事按自己希望的去做。其實有這樣觀念的父母,對孩子的創造力和自主性是一種扼殺,孩子雖然還小,但他也有自己的思維能力,父母一味限製,不準這,不準那,孩子的思維被這些不準所限製,即使有些什麼想法,也很快被父母扼殺在萌芽狀態。時間久了,孩子也就習慣於什麼都不思考,父母讓怎麼做就怎麼做,並且發現按照父母的意願來做,不但不會出錯,還能得到表揚;由著別人的心意做事,不會被否定,錯了也不必由自己來承擔什麼責任。
孩子聽話看起來是一種好現象,殊不知,孩子過於聽話,很有可能會發展為問題兒童。因為“聽話”的孩子一般不提問題,不發表自己的意見,更不與長輩爭論,總是規規矩矩,別人說什麼就是什麼。實際上,過分聽話的孩子,容易形成兒童的奴性,做事毫無獨立性,對所有問題缺少個人見解,對邪惡勢力無力抗爭,以致人格扭曲,成為“問題兒童”。
過分聽話的孩子遇事總要依賴大人,產生對他人心理上的“依賴病”。而這種心理上的“依賴病”表現為懶惰,沒有精神,不喜歡參加活動,總愛依偎在成人的懷抱裏,膽小怕事,缺乏主動熱情,缺少求知欲望和創造精神,不敢嚐試。
過分聽話的孩子長大後,性格方麵會比較懦弱,不能承擔重任,自然本身也不敢承擔責任。走入社會,是不會有公司願意聘用這樣沒有創新,不敢承擔責任,隻能唯唯諾諾,別人說什麼就做什麼的人的。
因此,當孩子很聽話的時候,家長不應該感覺欣慰,而應該反省是否是自己的教育方式不當,限製了孩子的思維。
【教子有方】
誠然,孩子聽話、乖巧可以省卻父母許多力氣,而且不用操心他在外麵和小朋友鬧矛盾。但如果孩子表現得過於聽話,過於循規蹈矩就不是什麼好現象了。這時,父母應該考慮如何讓孩子多獨立思考,有自主能力。
1.弄清楚孩子過分聽話的原因
一般來說,孩子過分聽話主要有三方麵原因:孩子喜歡模仿,容易盲從;家長本來就是孩子心目中的權威,再加上有些家長習慣於替孩子設想一切,所以容易造成孩子唯命是從,不敢做違背家長意願的事情;有些家長因為工作忙,和孩子之間缺乏溝通,不理解孩子,往往造成孩子的畏懼心理,不敢說、不敢做想做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