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南機在北京機床展銷會取得矚目的成績:外商訂貨540台機床,國內訂貨1260台機床,是本屆展銷會訂貨量最多的廠家。
曹正石決定順勢而行,乘長風破萬裏浪,到鄉鎮企業去銷售機床。曹正石對袁鋒說:“近幾年來國有企業發展不均衡,許多企業不景氣,‘不技改等死,技改了找死’成了企業家們的口頭禪。更新設備成為昨日黃花;分享艱難,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成了廠長們對待技改的態度。機床從賣方市場變成了買方市場。而鄉鎮企業那邊風景獨好,分田到戶的政策激活了農民的積極性,富了口袋的農民開始富腦袋,他們利用優惠扶持的政策,使鄉鎮企業如雨後春筍一樣地發展起來了。近幾年鄉鎮企業的產值已經達到工業產值的三分之一,三分天下有其一已成定局。建廠房買設備成為腰纏萬貫的農民企業家的首選目標。國內的機床市場就在沿海鄉鎮企業發展最蓬勃的地區。”
他的這個分析得到袁鋒的支持,袁鋒誇張地說:“這是第二次農村包圍城市,我們也要進行戰略轉移。”
“你說的好,但我們要出師有名,就起個‘南機銷售萬裏行’,你看怎麼樣?”曹正石信心十足地說。
“這個名字好,響亮,有氣勢,先聲奪人。我明天就布置人員去買布標。”袁鋒興奮地說。
展銷會結束的第二天,銷售萬裏行的車隊就出發了。兩輛轎車、五輛卡車浩浩蕩蕩地打著“南機銷售萬裏行”、“為鄉鎮企業服務”、“買機床--到南機”、“南機機床,難得的機床”的黃底紅字的標語;車上的機床都係著彩帶,每輛卡車上配有四個穿著紅綢緞係著紅頭巾的小夥子,車頭兩個敲著鑼,車尾兩個打著鼓。這樣新穎的、招搖的陣式,大家第一次搞,都有一種喜劇的興奮感和快樂感。一個小夥子還唱起那首“我們是害蟲,我們是害蟲”的廣告歌。
車隊行到一個開發區,在一幅巨大的******視察南方的彩畫下,曹正石叫車隊停下,他要求宣傳部的阿鵬“攝下這個鏡頭,******揮手我們前進!”阿鵬手忙腳亂地拿出相機,“啪啪啪”地的連續按下快門。後來有一幅照片還獲得“改革開放後的發展”攝影一等獎。
車隊開進溫州的一座以塑料加工聞名遐邇的小鎮,鑼鼓聲轟鳴般地響起來,街道兩旁的人們紛紛出來看熱鬧。車子轉進一個很大的院子,袁鋒首先從轎車裏出來,和迎上來的一個老板模樣的人握手,接著他為老板和曹正石雙方作了介紹。這位老板名叫史良,是這條街第一個辦廠的人。
鞭炮這時“嗶嗶啪啪”地響起來。史良高興地說,
“喜氣洋洋、熱熱鬧鬧,這些都不用花錢!”
“當然不用你花錢,我們的機床賣給你,它會幫助你賺錢的。”袁鋒機智地說。
“這話我愛聽,順耳,聽著舒服。”史良用胖胖的手指著自己的耳朵。
“史老板是個爽快的人!”曹正石說。
“我們鄉鎮企業最大的目的就是能賺錢,你們的機床能幫助我賺錢,我當然高興了。”史良說著,看到機床從車上起吊,他連忙上去招呼。
“這個老板是個精明人。”曹正石向袁鋒說,“搞好服務,是我們的首要任務;隻有搞好服務,他覺得買你的機床合算,才會再買你的機床,也才會幫你宣傳。你說的那個觀點很好--就是幫助用戶賺錢。你幫助他賺錢,他也會幫助你賺錢,互利互惠,市場也就越做越大。”
這時十五六個看熱鬧的人擁了進來,看見係著大紅花飄帶的車床由吊車緩緩地吊向車間。有的說“像討媳婦一樣。”有的說“像蓋房子時的上大梁。”一個壯實的漢子說“一台機床五六萬塊錢,比討媳婦還貴;等於蓋幢二層樓的小洋房。”
兩個小男孩好奇地伸頭去看吊起的機床下麵。袁鋒怕出危險,趕快上去一隻手牽住一個小孩。
那壯實漢子認出了袁鋒,走上去打招呼:“呀,是袁廠長,親自出馬,到我們鎮上來。”
“柯老板,好兄弟,又見麵了。我準備把史老板的事辦了,再去看你。”袁鋒牽著兩個小孩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