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老板低頭對那兩個小孩說,“知道嗎,那個機器掉下來會把人砸成肉餅。你倆過那邊玩去。”
兩個小孩聽話地回到了大人們的圈子中去。
袁鋒向曹正石介紹:“柯老板,柯亞夫,我們在溫州的第一個客戶。”
“感謝你對我們企業的支持。”曹正石和柯老板握手。
“曹廠長,大老遠的到我們鄉鎮來,看得起我們,今天你一定要到我們企業去看看,指導工作。”柯老板熱情地說。
袁鋒說:“曹廠長,這裏的安裝工作還要一段時間,我去向史老板打個招呼,現在去柯老板廠看看。”
“行,就這麼辦。”曹正石說。
2、
柯老板的企業就在街的斜對麵,他們一行就走著去。
曹正石注意到這個小鎮的格局是前店後廠,前麵一家一的鋪麵連接,鋪麵門口掛滿了以白色為主調,輔之紅藍黃色的各種塑料製品:盆、瓶、桶、箱、電視機殼、沐浴缸......裏麵堆放著管道、板材、線圈。鋪麵後麵是加工場地,可以看到工人在簡陋的機器上加工製作各種塑料產品。單獨的看一家不怎麼樣,但整體的看一條街都在從事著同一個產業,製造著相類似的產品,就顯示出一種氣勢和規模。曹正石在想“資本主義的萌芽,原始積累階段大概就是這樣。”
柯老板的廠房在街道的背麵,穿過一條可以容一輛卡車經過的鐵門,進到一個能擺放兩輛車子的小院,可以看見三個連接成個凹字型的簡易車間。車間裏車床、銑床、刨床、磨床、鑽床還比較齊全。曹正石走向一台新的機床。
柯老板說:“這是前二個月向你們廠買的五台機床之一,比較好用,在我這裏成了台柱。”
曹正石問操作工人:“小師傅,這台機床好不好用?”
“阿拉認為好用得很呢!”小夥子點著頭,一口的上海話。
“曹廠長,他是我從上海請來的師傅,開車床是把好手。”柯老板指著小夥子說。
“柯老板不簡單呀,上海師傅都被你挖來了。”曹正石說。
“辦企業沒有幾個技術尖子是不行的。加工出了問題要解決,機床出了問題要解決。我們鄉鎮企業講究的就是要快,要及時,要效益。”柯老板有所感觸地說,“開始辦廠的時候,我買了兩台機床,你們的一台,另外一個廠的一台。那時對機床的性能不熟悉,結果兩台機床都出了故障,另外那家廠離我們溫州近,我打電話向他們求援,他們說忙得走不開;我沒有辦法,抱著試試看的想法向你們辦事處打了個電話,結果你們辦事處下午就派了兩個師傅來,不僅把你們廠的那台機床修好了,還幫我把那家廠的一台也修好了。我要留兩個師傅吃飯,他倆硬不肯,天都黑了,還自己到街上解決吃宿問題。使我很受感動,後來我陸續地向你們廠買了12台機床,包括前個月的5台。”
曹正石問袁鋒:“是哪兩個?”
“陸家明、崔一波。”袁鋒回答。
“應該獎勵,給他倆加工資。”
“我們已經給他倆每人一百元的獎勵。”
“應該獎勵再大些,重賞之下必有勇夫。”
“我們回去考慮。”
袁鋒心裏在嘀咕,“這是售後服務維修人員的本職工作,獎勵得了那麼多?還說給他們晉工資,其他的人晉不晉?這簡直是下車伊始,亂發指示。”但他又想,“把你老人家請出來外麵走走沒有錯。你知道了我們做的工作,也了解一些我們的難處,這樣便於以後開展工作。”
這時駕駛員小尹來找袁鋒,說史老板那裏有幾個人要買機床,能不能壓下點價,要袁副廠長拍板。
曹正石說,“我也去看看那邊的熱鬧。”他向柯老板作輯說,“柯老板,打攪了,後會有期!”
“你們有急事,就先去辦。晚上我請你們喝酒,一定要來,不要客氣。”柯老板爽快地說。
曹正石、袁鋒、小尹走出了那個工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