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幼兒生活自理能力,具體來說就是指寶寶學會獨立用勺吃飯、拿杯子喝水、洗手、穿脫簡單的衣褲等。0~3歲是寶寶生長發育的關鍵期,培養寶寶的生活自理能力,通過讓他參與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能夠促進其動作技能的發展。
1。 自理能力是寶寶適應集體生活的基礎。
幼兒園是寶寶需要適應的第一個集體環境。一旦從家庭進入幼兒園,寶寶就置身於一個全新的天地,更大的生活圈、新的夥伴、好玩的玩具強烈地吸引著他的好奇心,但如果父母之前沒有幫助寶寶形成良好的自理能力,就會讓寶寶在集體生活中出現諸多生活自理上的問題,如不會自己洗手、吃飯、穿衣等,這會成為寶寶適應將來社社會生活的巨大障礙。
0~3歲的寶寶雖然年齡不大,其實已經會做伸手去扶奶瓶、自己拿湯匙進食、自己穿衣服等自理動作。家長有要抓住寶寶自主意識萌芽的時機,培養他的生活自理能力,讓寶寶順利地進入幼兒園生活,開始新的學習與成長曆程,為在社會這個大集體中生活奠定基礎。
2. 及早培養自理能力有助於寶寶的身心和智能發育。
隨著寶寶體能與智能的不斷發育,寶寶的心理也在發生重要的變化,最突出的是獨立性和自我意識的萌芽與發展。寶寶已經有參與活動的需要、動手操作的需要、自我表現的需要、自我服務的需要等諸多自主需求。2歲的寶寶還迎來了人生中第一個執拗期——什麼都想自己做,想自己拿勺吃飯、自己端水洗臉、自己脫襪洗腳……這是一種強烈的獨立意識,也是成長過程中必然出現的一個心理階段。這個時候隻有給予他充分的實踐機會,才能讓他實現自己的意願、順利渡過心理發展期,建立獨立的品格。相反,對寶寶生活中的大小事項包辦得滴水不漏,等於剝奪了寶寶心理成熟的機會。
從寶寶的生理發育來看,對他進行自理能力的培養將促進他的大小肌肉群的發育及動作協調能力的發展。比如在學習掌握吃飯這項自理能力時,寶寶不僅能學會用手握住勺柄吃飯的動作,還能提高手指肌肉的靈活性及手眼協調能力。
寶寶在自己著手生活事務的同時既積累了生活經驗、形成了對事物最直接的認知,又學會了自主思考和解決問題。因此,當嬰幼兒表現出一定的自理意願時,媽媽適時加以協助和引導,不僅能更好、更快地培養出寶寶良好的生活自理能力,也有利於他的身、心及智能的發育。
3. 生活自理能力是寶寶應具備的基本素質。
生活自理能力的形成,有助於培養寶寶的責任感、自信心以及自己處理問題的能力,對寶寶今後的生活會產生深遠的影響。
寶寶在學習自理動作技能的時候會遇到許多的障礙和挫折。如剛開始時寶寶不會穿衣服,袖子伸不進,鈕扣扣不好,在不斷嚐試的過程中,寶寶既鍛煉了動手能力,也樹立了麵對困難的勇氣;反複的挫折與不懈的努力使寶寶的抗挫能力得到增強,同時也形成了獨立做事、有始有終的好習慣。相反,沒有受過生活自理訓練的寶寶,往往會存在依賴性強、獨立性差、能力弱等弊病,這不僅給寶寶早期的生活與交往帶來不利影響,也會影響他將來的生活品質。
讓寶寶學會自己照顧自己,不僅是項有益的生活訓練,也是寶寶的成長發育與素質培養的重要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