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寫,孩子有著豐富的形象記憶,可以通過一次活動、一個時期的生活或者故事去讓孩子想象並畫出來,或者讓他們在眾多的回憶中挑選他最喜歡、感覺最深的事情畫,並加上想象的成分。這種訓練對培養孩子的創造能力十分重要。
摹寫,就是臨摹,它是學習繪畫的方法之一,也是繼承傳統技法必不可少的一步。孩子的臨摹目的和成年人不同,成年人一邊臨摹,一邊分析、研究、繼承和借鑒前人的經驗,學習和掌握技法;孩子的臨摹則基本上是照搬。但在臨摹中,應指導孩子能動地分析一些作品,有選擇、有目的,大膽地拚湊剪裁,也是一個再創作過程,因為孩子在沒有掌握技法時,是根本不可能臨摹得很像。但臨摹是幫助他們體驗技法的良好的途徑。
6.對孩子畫麵的構圖要求
孩子的畫具有形式靈活多變、內容豐富、天真爛漫、有個性等特點,在教學中提出幾項構圖要求,概括為五個字:多、滿、精、變、深。
多——畫麵上表現事物越多越好,反映了孩子認識事物的廣度。
滿——力求畫麵“滿滿當當”,顯得豐富、緊湊,符合孩子“求全”心理。
精——包括兩個意思。“一是表現內容上的抽象概括的能力,力求主題突出,為主題服務”;二是在材料製作上要求“精工細作”。有些孩子的作品從內容上看很有意思,可由於製作上的“粗製濫造”,缺乏形式美感。精,是要求內容與技法、製作形式上的統一。
變——在表現內容和技法上,力求變化。少呆板、重複;多生動、差異、對比。
深——顏色寧深勿淡,讓孩子大膽用筆。從效果看,可以加強孩子對工具材料的感性認識,顏色較深,反差較大的畫麵容易反應出個性,更能引人注目。
(七)培養孩子在繪畫中增強自信
信心是成功的支柱。少年兒童可以以繪畫增強自己的信心,培養活潑開朗的性格和積極樂觀的精神麵貌。
如何在繪畫中增強自信心呢?有的同學自卑心比較強或是怕羞,不敢充分表現自己的才能。比如有個同學嗓子不好,不適合唱歌,就認為自己不如別人,產生了自卑感。在無意中,她迷上了繪畫,她好像忽然發現了自己豐富的想象力,靈巧的雙手和對事物敏銳的觀察力,孩子有了自己施展才能的舞台,對生活也充滿了信心。隻要認識到孩子具有繪畫的才能,就應該發揮孩子的長處,挖掘潛力。取得了成功,就會受到別人的讚揚和肯定,就會認識到自己的價值,增強自信心。
要增強自信心應該努力勤奮,不怕吃苦,刻苦學習,虛心向別人請教,多觀察生活,培養自己的審美能力。另外,也應該讓孩子認識自己,肯定自己的進步,量力而行,不要與別人亂作比較,使孩子的精神保持在樂觀向上、勇於探索的狀態。
附:徐悲鴻的家教啟示
近代中國有一位鄉村畫師徐達章,采用了獨特的教育方式與方法教育兒子徐悲鴻(1895—1953),造就了一位當代中國的美術大師。徐達章的教子經驗很有啟發意義。
徐悲鴻出生於太湖之濱的宜興屹亭橋鎮。他的父親徐達章自幼酷愛畫畫,靠勤奮刻苦,自學成才,是當地著名畫師,還擅長書法、詩文等。徐達章因家境困難,靠賣字畫維持一家人清貧的生活,然而他卻保持了不畏權貴的風骨。
徐悲鴻年幼時就喜歡畫畫,但因家境貧寒,無錢拜師學藝,他的啟蒙教育就由父親親自承擔。徐達章從提高孩子的文化素質和培養良好學習習慣入手實施教育。他告訴兒子:“你應當好好讀書。要想成為一個畫家,首先要有淵博的知識,養成勤奮讀書的習慣。”在父親的教導下,徐悲鴻9歲就學完了《詩經》、《尚書》、《易經》、《禮記》、《左傳》等書。由於從小讀書多,所以後來徐悲鴻的畫中文化的內涵比較豐富,無論寫生還是素描,都透出一股書卷氣。
徐達章教孩子學畫也不是一味隻講技法。他教徐悲鴻每天臨摹一副吳友如的畫。吳友如是清末最著名的插圖畫家,繪畫的內容有人物、亭台閣樓、奇花異草、蟲魚鳥獸,無所不包。學習這樣的畫,使徐悲鴻得到多方麵發展才能的機會。而徐達章更看重的卻是寫生。他教徐悲鴻畫父母兄弟,畫鄰人,畫乞丐……
他常常帶徐悲鴻沿著家鄉的小河岸邊步行,引導孩子欣賞和觀察大自然的美景,朝霞、落日、山川、翠竹、石林、漁舟,都一一收入徐悲鴻的眼簾,同時培養起他發現美、欣賞美的能力。
徐達章對徐悲鴻的影響更主要的是在教會兒子認識社會和做人方麵。他告誡孩子,做人要有抱負,“要記住,業精於勤”,“生活再苦,也不要對權貴折腰”。他時常帶徐悲鴻到四鄉流浪賣畫,有時食不果腹。然而,遇到更貧窮的人,他又會毫不猶豫地拿出僅有的一點錢周濟他們。在路上看見大石塊,他招呼徐悲鴻一起把它抬到路邊,以免妨礙其他行人和車輛。父子倆一起吃飯時也是相互照顧,父親總是把那僅有的一點菜都倒在兒子的碗裏。同時,他對兒子的要求又是嚴格的。有一次,徐悲鴻的一幅畫中房子畫歪了,他立即認真地指出:“這樣的房子是不能住人的啊!”
在父親的影響下,徐悲鴻少年時就畫了很多精彩的畫,他在畫上署名“神州少年”,蓋上“江南貧俠”的印章,培植了“人不可有傲氣,但不可無傲骨”的可貴品格,同時,他又是一個極富同情心,極富愛心,具有民族氣節的人。
徐悲鴻後來留學法國,成為著名的大畫家。但是愛國愛民之心,始終不移。他學成回國後,曾從事美術教育工作,為培養後代,不遺餘力。
徐達章對兒子徐悲鴻的教育是成功的,他期望兒子在繪畫上有所成就,卻把更多的功夫放在畫外,使兒子懂得愛祖國、愛家鄉、愛人民,使兒子懂得怎樣做人,懂得刻苦學習,掌握豐富的知識。這樣,徐悲鴻的筆端就有了感情,有了正氣,有了中國氣派,這些都是成就一位大畫家所不可或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