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的智力具有明顯的高低差別。毫無疑問,影響人的智力的因素很多。一般而言,兒童智力開發一方麵受個人先天的生物因素的影響,如來自父母及家族的遺傳;另一方麵,也受個人的後天因素的影響,這主要包括家庭的環境、人際關係、學校教育等。這些先天和後天的因素交織在一起,共同影響著智力的發展過程與水平差異。
一、遺傳因素對兒童智力開發的影響
子輩與父輩的相像一般稱為遺傳現象,由生物學因素或基因決定。智力和身高、相貌一樣具有遺傳性。有研究的結果表明:遺傳的影響可隨年齡的增加而越來越大。正常人的遺傳素質,經過培養和教育,可以發展為智力超常兒童;遺傳有缺陷的兒童,多半是智力低下。
遺傳素質的不同特點決定著正常兒童在智力開發上也是有差距的。所以,遺傳素質是兒童智力開發的物質基礎和自然前提。
二、家庭因素對兒童智力開發的影響
(一)家庭環境因素
家庭收養研究和家庭構成研究為我們了解環境對智力的影響提供了證據。大量的收養研究表明:被收養兒童的智商與養父母的智商也有一定程度的相關;同樣地,對於生活在同一家庭中沒有任何血緣關係的兄弟姐妹,他們的智商間也有一定的相關。由於他們與養父母在遺傳上沒有任何相似,所以這種智商的相關隻能歸因於環境的影響。
家庭是子女智力發展的第一環境,家庭環境包括家庭的自然結構、家庭成員之間的關係結構、物質生活條件等。良好的生活環境、教養條件是促進智力發育的重要因素。
影響兒童智力發展的家庭環境可分為家庭物質環境和家庭心理環境兩大類。前者主要指為兒童提供個別活動與合作活動所需的玩具、書籍、場所等物質條件;後者指家庭為兒童提供的活動刺激、指導及家庭的一般心理氛圍。
1.家庭物質環境
在家庭要裏要有孩子自己的活動場地,獨立的房間,做功課的書桌。這些都構成了兒童智力開發的一般物質基礎。
2.家庭心理環境
豐富有益的家庭物質環境,隻為兒童智力發展提供物質上的可能性,而積極健康的家庭心理環境,則是使兒童智力發展的可能性向現實性轉變的重要保證。和諧融洽的家庭氣氛可使兒童從中獲得安全感,樂於接受教育;反之,不良的家庭心理氛圍則不利於兒童智力的發展,如父母關係緊張可導致消極情緒產生,以致教育方式中的不良傾向產生。一方麵,孩子可能會因父母衝突及家庭關係緊張而產生焦慮、恐懼等不良情緒。這可直接影響到他們的智力操作活動,使兒童變得注意力不集中、觀察不仔細、思維不靈活、自控能力差,於是智力潛能得不到充分發展。另一方麵,家庭關係緊張,兒童得不到父母的關懷、安慰和愛護,產生不安全感,形成心理防禦,從而失去自由探索的勇氣。這種不安全感可泛化到家庭外的事情,兒童變得懷疑、冷漠和畏縮,不主動去觀察、去思考,失去很多開發智力的機會。
(1)家長職業類型
家長的職業類型與兒童的智力發展具有極為密切的相關,智力發展較優秀的兒童,其家長傾向於從事腦力勞動,而智力發展較差的兒童,其家長傾向於從事體力勞動。從事不同職業的家長在文化素養、價值觀、個人修養和生活方式等方麵存在巨大差異,這些差異勢必造成兒童生活和智力發展的家庭氛圍和成長環境、家長為其子女所創造的家庭受教育條件、對待子女的教育態度和方式方法的巨大差異。
(2)家長文化程度
家長的文化程度與兒童的智力發展具有極為密切的相關。家長的文化水準,直接影響兒童智力水平。因為父母的知識結構直接關聯其教育態度。家長受教育程度越高,則其子女的智力水平也越高。同時,文化程度的不同還意味著家長在文化素養、價值觀、個人修養和生活方式等方麵的差異,這樣就會影響其家庭教育行為。
(3)家長的教育態度
父母的教育態度與兒童智力發展有著很強的關係。兒童大腦的發展、腦的功能強弱不僅與營養有關,也與豐富多樣的環境刺激有關。單調環境與生動環境中成長的嬰幼兒,在情緒、動作、語言的發展上有很大差異,在智力發展水平上也反映出較明顯的差別。家長如果有意識地對兒童施以教育和刺激,培養兒童的觀察力、動手能力等,一定能促進兒童智力的發展;反之,則不利於兒童智力的發展。家庭智力刺激平均水平是影響兒童智力發展的重要因素,甚至比遺傳因素還重要。因此作為期盼孩子成才的父母,欲使孩子的智力順利發展,必須先盡一切可能提高家庭智力刺激平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