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典型的是關於兒童的早期幹預問題。早期幹預是否能提高兒童的智力水平,是人們一直關注的問題。大多數人對此會給出肯定的回答。缺乏母親撫愛的嬰兒,可能出現智力發展上的問題。有安全感的孩子喜歡探索環境,而探索環境正是能力發展的重要條件。研究表明,早期幹預的確能夠提高兒童在智力測驗上的分數,不過這種助長作用是有限的。早期幹預對兒童智力有明顯的積極影響,但這種積極作用隨年齡的增長而逐步減弱。
事實證明,父母對兒童的關心程度對兒童智力發展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父母對孩子的關心主要表現在關心孩子的生活、學習、心理等方麵,每個父母對其子女的關心程度是不同的,對孩子寄予的希望也不同。如果家長關心孩子的學習、生活和心理,總是要為子女創設一定的環境和條件,大力支持孩子的學習。孩子得到雙親的關心和愛護,使他們自覺不自覺地受到良好的激勵,會產生較持久的學習努力。相反,如果家長對子女漠不關心,孩子在學習、生活,特別是心理上很少得到父母的關心,久而久之子女就會放縱自己,因而影響其智力的發展。
(4)教育方式
家教方式是家庭內外眾多因素影響兒童智力發展的重要中介,並直接影響兒童智力的發展。家庭教育方式主要表現為民主型、專製型、溺愛型三種方式。
①民主型的教育方式。父母的文化水平和修養較高,具有較淵博的知識、廣泛的興趣,就易與子女間建立了民主、平等、合作的關係。這樣的家庭,有較好的文化氣氛,父母也重視子女的智力發展,注重智力投資,還能檢查督促、幫助其學習。兒童生活在這樣家庭中,尊敬、愛戴家長;家長也會對子女有更高的要求和期望,同時以自己的知識去影響和教育子女,有利於子女的智力發展。在民主型的教育方式下,父母能做到因材施教,采用民主的教育,父母尊重孩子,關係融洽,取得子女的信任,了解子女,能從孩子的實際出發,采取科學的策略,有針對性地進行教育。他們對子女的智力發展問題抓得準,抓得及時,目標及方法比較合適。
對於孩子,在民主型的教育方式下孩子有“心理安全”,不用浪費時間和精力來保護自己,他們可以大膽主動地去探索周圍的事物,運用發散思維去解決問題,從而在自由自在的實踐和探索活動中獲得智力的發展。而且,在民主的教育方式下,兒童會保護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養自己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探索精神,提高自我監控能力。
②專製型的教育方式。在專製型的教育方式下,父母要求孩子絕對服從自己的意誌,子女對父母望而生畏,結果父母不能真正了解孩子的情況和特點。孩子常因違背父母的意願而受到懲罰,產生恐懼心理,時常感到焦慮,花費大量精力進行防禦,不能自由自在地去觀察、探索事物。
③溺愛型的教育方式。家庭中,父母也常對孩子持有偏見,隻見優點、不見缺點,找不到孩子的真正長處和不足。這無疑會對兒童的智力開發產生負麵影響。
從以上看出,家庭環境、父母特征及父母教育方式等都對兒童智力的發展有著持久而深刻的影響。我們應從中受到啟示,創造良好的家庭環境,采用科學的教育策略來為兒童的智力發展創設積極的條件。
(5)個性特征
不同的個性特征影響兒童智力發展。例如智力超常的兒童的興趣愛好比較廣泛,求知欲旺盛,喜爭高低,不甘落後,堅持性、自製力均較強;智力平庸的兒童的個性特征常常表現為勝易驕,敗易餒,興趣狹窄,缺乏自信心,過分好動,不守紀律,堅持性、自製力比較差。因此說,個性特征是影響兒童智力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