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非智力因素
良好的非智力因素是兒童智力發展的重要保證。智力水平優良的兒童,由於缺乏良好的非智力心理因素,智力發展也會顯示出下降趨勢。相反,有的兒童智力平常,但由於有優異的非智力因素的積極作用,經努力智力也會獲得很好發展,最終取得成就。“勤能補拙”的說法,正說明非智力因素與智力因素的關係。
三、學校教育對智力的影響
學校教育對兒童智力開發有顯著的影響。是否接受教育的兒童,以及接受較好和較差教育的兒童的智力之間存在著很大的差異。因此,學校教育對兒童智的影響很容易得到證明。
學校教育可以通過多種途徑影響兒童智力的發展,主要有知識傳授和發展兒童其他智力技能兩個方麵。
知識的傳授。孩子通過係統地接受教育,不僅掌握了知識和技能,而且也發展能力和其他心理品質。對兒童和青少年來說,發展能力是與係統學習和掌握知識技能分不開的。在學校裏,課堂教學的正確組織有利於孩子能力的發展。有些優秀教師要求學生回答問題必須準確、嚴密、迅速,作業必須一絲不苟。經過長期訓練,孩子們思維和言語能力會有明顯提高。
兒童其他智力技能的開發。吸引他們參加課外科技小組、繪畫小組、體操小組等,豐富校內外生活,也有利於其能力的發展。在課外活動小組中,常常會湧現出許多小發明家、小氣象家、小農藝家、小畫家,這對他們能力的發展和一生的事業都將產生深遠的影響。
可見,學校教育能促進多種智力技能的發展,並且各種智力技能在不同兒童身上的發展水平是各不相同的。
四、社會實踐對智力的影響
人的各種能力是在社會實踐活動中最終形成起來的,智力也不例外。離開了實踐活動,即使有良好的素質、環境和教育,能力和智力也難以形成和發展起來。兒童的觀察力、注意力、記憶力、思維能力、想像力是在多看、多想、多做中發展起來的。若隻有父母的教育和營養而沒有兒童自身的實踐,要發展兒童的智力也是不可能的。父母應提供各種條件,組織各種活動,例如遊戲、參觀、實驗……讓兒童親自去操作實踐。也就是說,要想使兒童的多元智能同時得到發展和提高,也隻能通過社會實踐來實現。
五、生活因素對兒童智力開發的影響
生活因素對兒童智力開發的影響因素很多,現列舉以下因素:
(1)睡眠不足。睡眠是讓大腦休息的最主要的方法,孩子因學業負擔過重或貪玩而熬夜,使腦神經細胞的興奮和抑製平衡遭到破壞,大腦的發育和正常功能的發揮受到影響,對孩子的智力發展極為不利。
(2)忽視早餐。孩子整個上午體力和腦力的消耗能否得到補充,與早餐的質與量有很大的關係。少吃或不吃早餐的孩子,其智能的發展會受到很大限製。
(3)運動不足。運動可以促進血液循環和新陳代謝;反之,運動不足,則大腦供血欠佳,腦細胞和智力的發展受到影響。
(4)營養狀況。兒童的營養狀況影響智力的發展。因為兒童身體器官的生長,細胞數量的增加,細胞體積的增大,腦的發育都與營養有關。科學研究證明,胎兒期或嬰兒早期倘若營養狀況不佳,可以造成腦細胞減少,或者使腦細胞退化或死亡。因為腦對營養的消耗量是很大的,而腦又是智力發展的重要器官。不少孩子特別愛吃甜食,如果吃甜食過量,其大腦發育就變得遲緩。
(5)頭發過長。頭發所需的營養均來自腦部,如頭發過長,其消耗的營養必然增多,腦部便會出現營養危機,大腦的正常活動受到限製。
(6)疾病。出生時缺氧窒息、顱內出血、低血糖、高膽紅素血症,均可嚴重損害腦的發育和功能。孩子出生後神經係統的損傷和感染,如腦炎、腦膜炎、腦外傷後有時也會使腦的功能受到損害,對智能發展產生影響。另外,經常便秘也會使孩子出現思維遲鈍、注意力不集中和記憶力下降等智力發育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