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4章 童年期智力開發(1 / 3)

一、童年孩子的生理發展

我們把孩子的童年期界定在學齡前(3~6歲)。這一時期,孩子的生理特點是:

(1)兒童的身高大約年增長4~7公分,體重年增加4千克左右。這個時期由於兒童的各項生理的發育速度很快,因此新陳代謝比較旺盛。但是由於身體的生物機體的機能發育還不成熟,對外界環境的適應能力以及對疾病的抵抗能力都較弱。

(2)骨骼硬度較小,但是彈性非常大,比較而言可塑性強,因此一些舞蹈、體操、武術等項目的訓練從這個階段就開始了。也正因如此,如果兒童長期姿勢不正確或受到外傷,就會引起骨骼變形或骨折。

(3)肌肉的發育現在還處於發育不平衡階段,大肌肉群發育的早,小肌肉群發育還不完善,而且肌肉的力量差,特別容易受損傷。這個階段肌肉發育的特點為:跑、跳已經很熟練,但是手的動手還很笨拙,一些比較精細的動作還不能成功完成。

(4)皮膚嬌嫩,特別容易受傷或受到感染,對溫度的調節功能比成人差,因此當外界溫度突變時,容易受涼或中暑,應及時增減衣服。

(5)心肺的功能較成人要差,兒童的心肺體積比例大,心髒的收縮力差,平均每分鍾心跳90~110次,大強度的運動,會使兒童的心髒負擔加重,影響身體健康。肺的彈性較差,對空氣的交換量較少,所以兒童呼吸時頻率很快。許多兒童為了方便呼吸,養成用嘴呼吸的習慣,易患感冒、肺炎,因此要及時糾正這種習慣,讓他們學會用鼻子呼吸。

(6)身體中的血含量比成年人多,但是兒童身體中血液中水的成分較多,凝血物質少,出血後血液的凝固速度慢。正常的血色素為13~14克,低於13克為貧血。兒童淋巴細胞較多,嗜中性白細胞較少,易感染各種傳染病,因此要注意增強體質,提高抵抗力。

(7)學齡前兒童的聽覺和嗅覺能力非常強,但是外耳道卻比較狹窄。到3歲時外耳壁還未完全骨化和愈合,而且他們的咽鼓管即鼻咽腔與鼓室之間的通道比成人粗短,呈水平位,因此要注意耳鼻的衛生,防止水進入耳內,引起中耳炎。

(8)兒童的排尿次數多,控製力差。這是因為現階段兒童的膀胱肌肉層較薄,彈性差,貯尿機能弱,再加上神經係統對排尿過程的調節作用差而形成的。

學齡前兒童的身體發育總的來講還不完善,對各種疾病的抵抗能力還很弱,因此在加強鍛煉的同時,還要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並且要注意營養。

二、童年孩子的心理發育特征

(1)學齡前兒童的神經係統在營養的充足供應及環境的不斷刺激下,較幼兒(幼兒食品)期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此期兒童好奇、好學、好動。因小兒大小肌肉的發育仍有待完善,故動作雖快卻缺乏穩健性。

(2)自控能力增強,由於大腦皮層機能的逐漸發展,兒童的內部控製機製得到進一步完善,它使兒童能夠有可能形成更複雜、更精確的暫時神經聯係,對於綜合分析外界事物,更好地調節自己的行為十分有利。但兒童的這一機能仍在發育階段,持續性有待發展。所以,此期兒童不可能長時間地控製自己的行動,對十分精細的動作多不能勝任。

(3)動作的發育有賴於肢體大肌肉與手部小肌肉的發育狀況。大小肌肉的發育影響動作的靈活性、準確性,乃至日後文字書寫的情況,均舉足輕重。如果此期間兒童神經係統及智力發育狀況良好,很多的神經衝動會使兒童產生嚐試的欲望;而各種嚐試均是想與做的有機結合。

(4)此期間兒童的理解能力與想像能力在遊戲中及與人交往中充分發展。該項能力的發展與其身體的發育及語言的發育密切相關。由於獨立行走,使兒童接觸範圍擴大,信息來源增多,隨之對神經及腦的不斷刺激,會產生學習與模仿的動機。提問題是良好的學習方式,在與成人的一問一答中,兒童對語言及事物的理解能力得到鍛煉。由於兒童接觸社會的範圍有限,理解能力的發展尚在初期,容易出現一知半解的現象,從而對事物想入非非,做出一些令家長意想不到的事情。

(5)語言的發育。言語是心靈的表達,是學習與溝通的橋梁,是兒童進入學齡期的必要準備。一個人的言語能力包括很多,如聽說能力,對語言文字的理解能力等。學齡前兒童的這些能力已有了一定的發展,即兒童不僅可以通過感知來認識事物,而且能夠通過詞語的描述、講解、與各年齡組的人進行溝通,以認識更多的不能直接感知的事物。在內控能力、理解能力、感受能力等相關因素的類同作用下,兒童不僅能夠接受別人的言語來調節自己的行為,而且還可以通過自己的言語調整自己的行為。

4歲孩子求知欲旺盛,對周圍事物的興趣更加濃厚,且記憶力、思維力及探索能力也迅速發展,通過提出一係列“為什麼”來獲得更廣泛、更全麵的經驗。但由於這時孩子的思維比較雜亂,想像內容仍為片段、零星的,在畫畫時往往會把幾種不同場景的東西湊到一塊兒的現象。隨著年齡的增大,孩子感情也越來越複雜,不再像嬰兒時期僅有高興和不高興的單純反應,而逐漸出現了喜、怒、哀、樂等較細致的情感。隨著思維、語言的進一步發展,此時的孩子還會用一些行為、語言來試探對方的反應或引起別人的注意。

5歲孩子的思維具體形象,抽象邏輯思維能力也開始萌芽。在幼兒園裏,能參加一些集體合作性的活動,有一定的道德感和責任感。孩子已經有了個性的雛形,逐步明顯地表現出個人的特長、興趣愛好和性格傾向。孩子對自己的行為能夠做出初步的評價,並且能按照大人的要求逐步掌握社會行為規範。

6歲孩子智力的進一步發育和對周圍事物的認識,其思維逐漸具體、形象、條理,且隨著記憶力及形象思維能力增強,抽象邏輯思維能力也開始萌芽。其想像的內容越來越全麵、連貫,繪畫時畫麵的內容符合邏輯。經常模仿大人的口氣說話,表現出孩子複雜的個性。逐步明顯地表現出個人的特長、興趣愛好和性格傾向。對自己的行為能夠做出初步的評價,並能在父母和老師的指導下逐步掌握社會行為規範並受其約束。

三、童年孩子智力開發遊戲

1.城堡大戰

反複練習扔球的動作,讓孩子感受破壞與重組的趣味,同時宣泄緊張與焦慮的情緒。

準備道具:小球、積木若幹個。

遊戲說明:爸爸和媽媽先邀請孩子一起拿積木蓋一座城堡,等城堡蓋好之後,告訴孩子要進行一個丟炸彈的遊戲。爸爸媽媽和小朋友輪流拿球攻擊城堡,直到城堡倒塌為止。大家一起再把城堡蓋起來,或許也可以想想,蓋成怎樣的城堡比較不容易被打垮。再輪流用球攻擊。

2.小小飛行員

這個遊戲可以增進手臂的肌耐力、發展平衡感及協調性,並加強孩子對空間的認識。

準備道具:滑板、粗繩、可以當成目標的物品、可係綁繩子的固定物。

遊戲說明:請小朋友以伏臥的姿勢,將腹部貼在滑板上,用雙手及手臂的力量拉動滑板,使滑板自由活動。選擇一地點放置目標物,讓孩子繞著目標物滑行且不能碰到目標物。將粗繩放在地上,一端係在固定物上,滑板放在粗繩上,讓小朋友手攀著繩子前行或後退。

3.轉轉樂

刺激前庭係統,訓練孩子的平衡感發展。

準備道具:附有手把的旋轉椅

遊戲說明:父母協助孩子坐進旋轉椅中,讓孩子的雙腳跨出旋轉椅外,雙手扶住旋轉椅內的把手,記得提醒孩子背後向後靠穩,然後慢速開始旋轉。爸爸媽媽可以跟孩子輪流遊戲,讓孩子也可以幫忙擔任轉圈圈的人,可以幫助孩子手眼協調及肌肉發展。

4.誰是同一體的

通過視覺及觸覺進行區分,培養孩子分類、辨識的優勢能力。

準備教具:大小不同的螺絲及螺絲帽數組

遊戲說明:將螺絲跟螺絲帽分散在桌麵上,讓孩子通過視覺區分,先將螺絲帽和螺絲進行第一次的分類。讓孩子通過視覺及觸覺分別分辨大小螺絲帽和螺絲的差異,然後再加以細分。爸爸媽媽和孩子進行比賽,看誰最快把螺絲和螺絲帽拴在一起。

5.跳跳球

讓孩子認識並辨別顏色、學會數數。

準備道具:可以丟接的球與球套

活動內容:讓孩子手拿球拍,將球往空中拋去,當球落下來時再用球拍接住,同時搭配唱數遊戲,例如:1個、2個……父母將球往地上丟過去,孩子手拿球套,當球觸地彈起時,讓孩子把球接住,再投給媽媽。爸爸媽媽投球時,可以一次丟好幾個顏色的球,然後指定孩子要接哪一個顏色的球。

6.小小樂隊

讓孩子用耳朵聽、用手敲打,認識不同質料的發音體如不同音色。

準備道具:塑料罐、玻璃罐、鐵罐若幹個,大紙箱一個、音樂、任何可以敲打的棒子。

遊戲說明:爸爸媽媽敲著三種不同的罐子,讓孩子用耳朵仔細聽聽罐子所發出來的聲音,然後再請小朋友閉上眼睛,猜一猜是哪一個罐子的聲音。請孩子站在中間,然後爸爸媽媽從遠處敲打其中一個罐子,請小朋友閉上眼睛指出聲音的方向。讓小朋友用棒子敲打任何東西,包括門、窗、桌子等等,了解音色的不同。用各種瓶瓶罐罐及大紙箱當成樂器,配上音樂,請孩子來一場即興的演奏。

7.我是音樂家

經由圖片的認知與學習,認識不同的樂器,並聽聽不同樂器發出的聲音,了解不同的樂器的不同聲音或音色。

準備道具:介紹樂器的唱片或錄音帶,樂器的圖片或演奏者彈奏樂器的照片或圖片。

遊戲說明:爸爸媽媽先將樂器介紹給小朋友認識,如小提琴等。拿一張小提琴手正在拉小提琴的照片給小朋友看,請小朋友模仿拉小提琴的姿勢與動作。聽小提琴獨奏的曲子,並請小朋友以剛才的動作配合曲子搖擺。依先前的步驟,介紹木管樂器如單簧管、長笛等,打擊樂器如定音鼓、三角鐵等,銅管樂器如小喇叭、法國號等,也可以加入中國的樂器如古箏、鑼鼓等等。在聽音樂後,請小朋友找出樂器的圖片。

8.瘋狂配音員

模仿日常生活中可以聽到的音響節奏,培養孩子的注意力、想像力、創造力,讓學習效果更突出。

準備道具:空紙箱。

遊戲說明:以孩子的生活經驗為基礎,爸爸媽媽和孩子一起杜撰一個故事。說故事的時候,用空紙箱製造出一些適當的音響效果,例如,用手摩擦紙箱,發出腳步聲等。一開始先用簡單的節奏音響,例如,用指甲敲兩下停一下、或用手掌重拍等,接下來可以將多種不同的節奏聲音組合起來。可以請孩子學習父母的方式,試著來進行配音的工作。讓孩子注意聽,並讓孩子主動根據故事情節的改變節奏,創作出屬於自己的音響效果。

9.猜一猜

讓孩子能夠靜下心來,體會並感覺接收的訊息,做出適當的反應。

準備道具:不透明的塑料罐數個,還有銅板、彈珠等小東西。

遊戲說明:在塑料罐裝上數量不同的小東西,在孩子的耳邊搖一搖。讓孩子用聽覺辨別哪一個罐子裝的東西比較少、裝了什麼東西。

10.區分與配對

通過視覺及觸覺的刺激,建立孩子的安全感與信任感,擴充他的生活經驗,並訓練孩子人際溝通及互動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