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章 認字訓練,孩子識字其實很簡單(2 / 2)

那時,我一般是早晨一邊做著家務,一邊拿出一部分精力指導女兒,我感到進行得很輕鬆、自然、順暢。當按正的順序輕鬆指讀之後,為了使每個字真正在頭腦中過關,還須按相反的順序來讀。當她倒讀過程有個別文字讀不出來時,我就引導她再按正的順序讀一遍,那麼這個字的讀音就自然推導出來了。按正的順序若有某字發生障礙,我就用這個句子本身的內容及前後連貫的關係啟發她,找出這個字的讀音來。

例如:仙鶴把飯菜放在瓶子裏。當“瓶”字成為障礙字時,就可以提示,仙鶴把飯菜放在什麼裏了?因為她原來對故事已有整體印象,所以這樣一提醒、啟發,“瓶”字的讀音,就自然地聯想起來了,這樣經過一個多月的訓練,女兒已具備了基本的閱讀能力,就是說她的那些兒童讀物已經能夠自己看懂了,裏邊雖然還有生字,但已不妨礙她對整個內容的理解了。

為了進一步鞏固和提高她的閱讀能力,我采取如下一些方式幫助她:當她捧起一本新書時,往往是我指讀一句,她指讀一句,她有不認識的字我就把這個句子再重讀一遍,當然有時也直接告訴她這個字的讀音。因為此時她的記憶力已經明顯增強,告訴她以後,再讓她把原句重複讀一遍,為的是形成整體記憶。有時候我忙於別的事情,就讓她先把生字圈起來,我有機會再統一告訴她。這種方式由於是母女共同進行,增加了一種趣味感與親切感,又使她在遇到困難時,可以獲得及時的幫助,還有一種遊戲、競賽的意趣在裏邊,所以女兒對此一直樂此不疲。事實證明,這個效果很好,在一個月之後,她就基本具有看懂圖書的能力了。

為了強化她的閱讀能力,我采取了這樣的措施:一頁書,她讀一句,我讀一句,她不認識的問我。這樣做的好處,是使她產生了讀書的興趣,而又可以減輕開始獨立讀書刊時的畏難情緒,同時還可以及時指導她。有一本厚厚的連環畫,名叫《小詹姆和大仙桃》,我們就是這樣讀完的。

過了這個階段後,我又給她加載,一本書,她讀一頁,我讀一頁,不認識的字問我。此時她的閱讀能力已基本過關,閱讀興趣高漲,像《動腦筋爺爺》等,不但可以與我合作,自己也能通讀了。而且讀出了味道,有時讀著讀著竟情不自禁地大笑起來。這時我開始給她規定閱讀任務,把哪本書讀完,或從哪頁讀到哪頁。不認識的字圈起來,或者幹脆忽讀過去。所謂的“忽讀”,就是在句子當中,偶然出現不認識的字,依靠文章內容的前後聯係,或根據字形相近,字音就相同或相近的特點,不請教老師而自讀。靠這種方法,女兒自己認識了很多字。當然也有個別字讀成了白字,像“千裏迢迢”,她讀成“千裏召召”,但畢竟瑕不掩瑜,她可以自由閱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