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講 晉級準備(2 / 3)

(適合1分,不適合2分)

i.對目前的工作,我有很多抱怨。(適合1分,不適合2分)

j.我堅信自己能達到目標。(適合2分,不適合1分)

k.我總是把工作挫折、客人投訴當成學習、進步的契機。

(適合2分,不適合1分)

l.我覺得自己無法實現職業夢想。(適合1分,不適合2分)

m.我的同事、親人、朋友,都是關心他人、誠懇、熱情洋溢的人。

(適合2分,不適合1分)

n.我喜歡服務工作,且至今未變。(適合2分,不適合1分)

o.我無意識地進了服務業。(適合1分,不適合2分)

得分在26到30之間,說明可以兩者都選,或選擇管理之路;20到25之間,要改進之後才能選擇,或保險地選擇技術之路;19分以下,選擇技術之路更有利於進步,但仍須做較大的改進。

不過,無論如何,大家都可以通過這一講,獲得新的進步的啟示,或激發出新的選擇機會,而且,沒有什麼可以是一成不變的。

對於服務人來講,無論是走哪一條路,首先努力修煉,晉級為服務專家——“品牌服務人”是必須的前提。不少人認為,晉級的內涵,就是“職位”高了,“工作”多了,“薪水”好了,“地位”變了。這當然不錯。但如果僅限於此,那麼,你可能也就到此為止了。因為這正離品牌服務人的定位,漸行漸遠。“職位”、“工作”、“薪水”、“地位”等等,都不是定給你的,而是供你來打破的。因為它們本身就是一個範圍、限製的概念,如“我的職責範圍是這個,所以,那個事情應該由你來做”,一切主動性都失去了。品牌服務人,一定是在打破這個消極被動局麵的過程中,成長起來的。它的存在意義,在於為客人創造“附加價值”,而客人將因此而將你視為明星。

2.積極心態仍是第一必需

我們所需要的一切資源,都存在於我們的心智之中,關鍵看我們有沒有去合理開發。

你的心智,就是大地,就是沃土。你在那裏種下積極、陽光的種子,就會綻放出美麗的花朵,結出飽滿的果實;如果種下消極、陰鬱的種子,就會發黴變質,長出黴菌,結果一無所獲,甚至毒害自己和他人。

“消極、陰鬱的種子”,是指這樣一些想法:

那件工作,就是給我,我也做不好。

我一輩子也掙不到那麼多(或那個職位),算了吧。

年紀不小了,沒有從頭再來的可能了。

障礙太多。

差不多,滿足了。

“積極、陽光的種子”,是指這樣一些想法:

那正是我要做的,我願意為此付出時間和精力。

要奮鬥,就會有犧牲。

我能做到。

我有這個能力,隻要我努力,我一定能做到。

永遠訓練自己用積極的態度,去取代消極的態度。

快樂地做事本身,就是人生的一個巨大成功。

3.我的心態我做主

第一,認真判斷自己手頭的這份服務工作,是否適合。

經過這麼長時間的體會,你應該有一個選擇了:如果不適合,就放棄;如果確認合適,就堅持。上邊已經講過了。這是走向職業成功的第一步。

忽視你心中的呼喚,投身於感覺不好的職業中,就象冬雨開始下落之際,你卻收起了雨傘那樣不自然,結果是被淋成落湯雞。

第二,眼光放長遠,做事就會穩健,便不會浮躁。

浮躁是很危險的事情,但卻是這個“高速動蕩”時代的最常見病。

為什麼會浮躁?

因為現代的生活節奏,大大縮短了我們注意力持續的時間,有時幾乎無法關注了。過去的作家可以花幾年寫一篇文章,現在人不行,一天要寫10篇,仿佛是寫作機器。人們再也不肯花時間精雕細刻地準備了,不能等待,想一蹴而就,想走捷徑,急於求成,不能享受慢節奏了。這就破壞了自然的狀態,給身心留下了不少後遺症,如完全沒有耐心、著急上火、發脾氣、苛求自己,身體出現胃病、血壓生高等疾病。

如何治?

培養耐心,看長遠些,看到自己也看到他人,看到工作流程的“上遊”,也看到“下遊”,看好腳下而不急於跨越過程,直觸目標。

第三,與心態積極的人交往。

與熱情、陽光的人一起工作,一起做工餘的事情,我們的心態也將變得積極起來。反過來,如果不能把握這一點,事情就會有很大的變化——和以自我為中心、追求物欲、不懂關心別人的人在一起,你自己的發展必將受到極大的限製。

第四,不斷讀書、研究問題,學習新東西,在不知不覺中進取。

第五,做事幹淨利落不拖拉,遇事不怕、不慌,處變不驚。

做事拖拉是非常有害的,沒事可能拖成有事,小事可能拖成大事,大事可能拖得更大。變化是這個時代最大的特征,但變化或多或少會讓人緊張一些。換一個部門,換一個宿舍,換一個工種,換一個朋友,都可能讓我們不安。

但我們要迅速、主動地適應這個變化。怎樣適應?

就是不要等事到臨頭才去臨機應變,不是拖拖拉拉,而是事先把每一件事情都做好,幹淨利落地做好。

這叫做有備無患,也才能處變不驚。

當然,即使有問題也不要緊,不要怕。為什麼會怕?就是因為你想象著消極行為或態度的後果必然到來,這全是你自己造成的。

案例有人做了一個實驗。在相距2米的地方放兩塊磚,上邊架一條長2米的寬木板,然後請人從木板的這一頭走向那一頭。大家輕鬆地走了過去,還嬉笑不止。接著,把這塊寬木板架到跨度接近2米的兩幢樓頂的外牆之間。大家再也不敢輕易走過去了。

評析為什麼?就是怕。怕什麼?其實是你的想象力戰勝了意誌力。

所以,我們強調,處理問題時,自己要先冷靜下來,隻有在冷靜的時候,人才會有智慧,才可能在心態平和中完成每一件事。

再一個怕的現象,是做事之前先說“不行”、“不能”、“不會”、“困難”、“沒辦法”,最後雖說都會去做,但這個開始很糟糕。

美國前副總統西奧多.羅斯福說:

無論別人要你做什麼,首先想其可能性,哪怕隻有一點點,也要說‘我做做看’,然後就著手想辦法。

另外,對人際關係方麵的問題,尤其要不惜花費時間和精力去處理好,以重新獲得心靈的平靜——最令我們寢食難安的,多與人際關係有關。人際關係沒小事。

第六,善待自己,並對自己的言行負責。

不要總是往後躲,坐到你該坐的位置上。應在心中不斷地告誡自己:天上天下,惟我獨尊。這個“我”就是人格。人與人之間有地位的不同,但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失去了這個準則,就不是善待自己,甚至是背叛自己。

不過,要想守住這個準則,最基本的保障是對自己的言行負責。隻要你做到這一點,那麼,你就可以走在陽光大道上,並為自己建立一個誠信、負責、成熟、受人尊重的形象。做不到這一點,想得到好名聲就難了,即使一時沽名釣譽得手,還是會很快現形。

第七,把時間花在能夠“給人自信、給人歡喜、給人方便”的事情上。

“給人自信、給人歡喜、給人方便”的事情,就是服務。

不少人終其一生,一事無成,為什麼?就是沒把時間管理好,在不該做的事情上花費了太多的時間和精力。該做什麼?就是“給人自信、給人歡喜、給人方便”的服務。因為在給予別人的同時,我們也能獲得。不能給予別人,甚至根本想不到他人,便不能有真正的收獲,不能有真正的成功,因為別人也一樣不願意想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