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家長不能緊張焦慮,不要如臨大敵,一味斥責孩子,而應分析他(她)早戀的原因,根據不同情況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
其次,在教育過程中,家長要有耐心,不要操之過急,孩子轉彎是需要時間的,有時還會有反複。
其實,對付早戀的最好辦法就是超前教育,事先預防。家長提前對於孩子進行相關的性教育,打破孩子對異性的神秘感和好奇心,在同異性交往過程中保持平和的心態。幫助孩子樹立遠大的理想,掌握良好的學習方法,把精力放在學習上、取得好的成績上,培養自己各方麵的能力,從而在精神上得到滿足。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事前作好準備,是預防早戀的必要措施。一旦孩子出現早戀,及時發現,冷靜處理,才是家長最理智的做法。
家長的虛榮心,害了誰
正如一位名人所言:“虛榮心很難說是一種惡行,然而一切惡行都圍繞虛榮心而生,都不過是滿足虛榮心的手段。”
人們熱衷於比孩子。比誰家的孩子會學習,誰家的孩子上了重點學校,誰家的孩子上了父母期望的大學。可是孩子被父母在虛榮心驅使下學這學那,考這考那,折騰得痛苦不堪,出現不少悲劇。
案例一:一位家長,在孩子芳芳小學畢業時,到處找人找關係,想把自己的女兒送入當地的重點中學。老師建議說:“您的孩子學習基礎差,自尊心又強。進了重點學校後跟不上,反而會傷害她。”家長卻說:“左右鄰居家的孩子都進了重點,我孩子不上重點中學,就會讓人笑話。”交了大量讚助費,父親如願以償,可孩子在班裏一考一個倒數第一,連倒數第二都沒拿過。孩子變得回家不敢說話,在同學麵前抬不起頭來,見了老師就想溜到一邊。一學期還沒完,芳芳就住進了精神病院。
案例二:一位單身母親,為了光宗耀祖,不顧女兒的強烈反對,毅然將剛剛考上大學的女兒送往英國留學。從小嬌生慣養、沒有任何生活能力的女兒難耐異國他鄉的孤苦,和一位小她幾歲的男孩戀愛同居,最終導致懷孕。為了籌集回國做人流的經費,她竟和男孩在國外策劃製造了一起“奪命劫財”的驚天大案。這個女孩在被判處死刑前,對律師說:“如果不是我媽當初逼著我去留學,我就不可能有今天的結局,我恨死她了……”
案例三:一個來自偏遠地區的女孩,在當地學習特別好,列為多所重點大學的保送生。她的父母非讓她報考全國頂尖大學不可,她不想去,可父母逼著她去,讓她為祖宗增光。她違心地去了那所大學。在入學後的考試中,她的成績列為第18名。這樣的結果讓她這位習慣於考第一的孩子承受不了!於是跳樓自殺了。媽媽聞訊趕回學校,呼天搶地地喊著:“是我害了我的女兒!我當初不逼她,也不至於到這個地步啊!”
在生活當中,家長如此強烈地逼迫孩子參加各種輔導班,指定孩子必須讀重點學校、必須考高分、必須上重點大學。中國人長期的惡習——好麵子,致使家長具有強烈的虛榮心。家長把孩子的成績與“麵子”掛鉤。於是孩子考試沒考好,家長覺得沒麵子,參加家長會不肯去,老師好意介紹情況,在家長看來是在挖苦自己,回來對孩子便拳腳相加;孩子沒考上大學,家長覺得丟了麵子,於是對孩子冷眼相待;一旦孩子有了點兒成績或考上了大學,家長覺得臉上增了光彩,於是到處炫耀。我們經常可以看到一種現象,家長讓孩子參加那些鋼琴學習、舞蹈學習,家裏來了客人,家長於是讓孩子表演一番,客人客套地恭維、誇耀一通,於是家長神態飄飄然,似乎覺得臉上特別有光彩。所有的這一切,實際上都是家長的虛榮心在作怪。但正是這種虛榮心,使得像芳芳這樣的孩子在痛苦地掙紮;甚至出現了案例二、三中的謀財害命、孩子自殺的極端現象。
虛榮是害人的利器,這在古代人們就已經認識到,王安石的《傷仲永》一文講述的就是這個道理,在功利心驅使下的父母把孩子當做獲取金錢和攫取虛榮的工具,最終害了孩子。可到現在,現代的仲永父母,在現實中可謂是數不勝數,於是現代的仲永也就成堆成批地出現,眾多的悲劇也就在社會中上演。
麵對如此眾多血腥的事實,家長一定要為了自己、為了孩子,作好理智的選擇,避免讓虛榮心毀了孩子,毀了家庭。
一方麵家長要認清:孩子是孩子,家長是家長,父母的使命不是把孩子當工具,而是與孩子為友,陪孩子走一程。不要把孩子當成工具,為了實現自己未能實現的夢想,要求孩子為父母爭麵子。殊不知,這也是對孩子心靈的一種摧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