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讓孩子學做得體小客人
當別人對孩子表達喜歡、歡迎時,家長要告訴孩子,他之所以這麼招人喜歡是因為他的禮貌表現。
現在,許多家長會有意隻地帶孩子去朋友家做客,有的是因為孩子太怕生了,每次家裏來客人就會不安和緊張,有必要帶他走出5去提高交往能力:也有的是因為孩了的生活太單調了,想讓他多接介、義觸新環境;或是為了挫敗在家中稱王稱簕的“小簕王”的銳氣,窮讓他接受桄折教育:也有的純粹是因為家中沒人,隻奮把淘氣的孩子也帶上。
但通常的悄形是孩子隻是一個跟隨的角色。家長可能沒有意識到參加聚會木身對孩子是個學習的機會。和在家接待客人一一樣,帶孩了到別人家做客,也是給孩子提供個人際交往的好機會。外出做客還有一個獨特的意義,那就是讓孩子有機會了解自己家以外的環境,了解別人的生活方式,知道在新環境怎樣與人恰當地打交道,體會不同的環境有不同的快樂,增強孩了對新的社會環境的積極態度和適應能力。
如果家長把每次帶孩子做客當做一個人際交往的教育活動,那麼就要在去之前,對他在當前人際交往中最突出的問題,做到心中有數,並以此形成具體的教育目標和方法。
告訴孩子客人也應有禮貌
孩子在他人家做客,來到個新奇陌生的環境,可能會有很大的好奇心,加上主人對自己的熱情招待,就有點“放開”了,家長此時要告訴孩子,作為客人,主人對我們客氣足對我們的禮貌,而我們也應該表現出一個客人應有的禮貌來。要讓他知道,沒有經過主人的意,就隨便亂闖亂動,是十分不禮貌的,這很容易引起主人的反感。
讓孩子把自己當成主人
這聽上去可能有些奇怪,這並不是說他可以像主人一樣隨處走動、拿東西,而應該像人一樣思考。他應該設身處地地為士人著想,以此來了解主人的感受。告訴孩子應該竹先了解己希望被人如何對待,然後再用這種方式去對待主人。
讓孩子掌握待人接物方麵的禮儀
比如,到別人家裏做客的時候,坐在沙發。不能蹺腿抖動,女孩穿裙子要把裙角收好等。遞給別人物品時不能茛接遞過去,最好足雙手送過去,接受對方的東西時,則要雙手接過來。
在待人接物方麵,首先要學會站在對方的立場上考慮問題,學會替對方巷想;其次要在行動上表現出應有的照應、關愛、體貼,這就是禮儀的體內容了。
做客過程中要關心自己的孩子
在做客過程中,家長要關心自己的孩子,不能任隨孩子白己玩,放手不管。吋從側麵觀察孩在玩耍中的情況,做一些適當的指點、暗不‘,幫他矯正一些不適宜的言談舉止。如果小夥伴之間發生了爭吵、矛盾,可以在大人的提醒下,讓孩子去解決。如果發現是自己的孩了做得不對,也可把孩子帶到一邊慢慢講道理,善意地提出批評,並指導孩子該怎麼做。如果發現錯誤不在自己的孩子,麵且孩子吃了虧,也要心氣和地對待,告訴孩了“你沒有錯,但我們是客人,能謙讓就謙讓”。要真是沒法一起玩,可暫時把孩了帶開。
教給孩子與小主人相處之道
家長應告訴孩子和小主人玩耍時,一定要尊東小主人的怠見,多用商最的口吻,如“好不好?”“可以嗎?”“我能玩一會兒嗎?”並可根據自己孩子的個性特點給予重點要求。若孩了平時好強,事先就要告訴他玩的時候要謙和、忍讓:有的孩了較膽小,家長要鼓勵他不要害怕,如“大哥哥很喜歡你,我相信你會和他玩得很開心”。
“窮”養錦囊
做客後,家長對孩子在做客時的表現要及時評價,明辨好的行為並加以肯定,不對的行為今後應該怎麼做。如果孩子的表現實在令人失望,再三告誡也不聽從,也可以取消下次做客機會,並明確告訴孩子“等你知道怎樣做客時,我們才能帶你去,否則人家不會歡迎你的。
82家長尊重孩子,孩子才會尊重他人
家長要讓孩子懂得他有尊重他人的義務,而不是什麼事情都以他為中心,為所欲為。
開朗、自信和強勢的性格對孩子長大後在社會上自立自強有好處,但有關專家指出,讓孩子學會尊重他人才是今後真正得以立足的關鍵。隻有尊重他人的孩了,才可能正視他人的意見,才有可能接受他人的教育:不辟重他人,就沒有人願意指點他、教導他。
不久前,媽媽帶隆隆去參加一個聚會,整個下午,這個5歲的孩子讓媽媽勞神費力。當媽媽和朋友們聊大時,降隆不斷嚷著要喝蘋果汁,媽媽讓他稍等一會兒,但隆隆一分鍾也不能等待,馬上大喊大叫起來。媽媽輕聲製止他的無理取鬧,他卻叫喊養要媽媽“閉嘴”。對兒了的這種行為媽媽深感吃驚。事實上,平時在家裏隆隆也會偶爾對媽媽表現出不祚重,不過隆隆這次在聚會上的表現,讓他媽媽感到了事態的嚴重性。
對孩子這種不懂得得重大人的行為,家長應負有很大責任。不讓孩子嚐到不尊重他人的後果在一般情況下,當孩了出現不蜱重人的舉動時,應及時給予適當懲罰,讓他體會到不粹重他人的後果。例如,“你今天說了不辟重人的話,今晚就不能看動畫片了。”家長要注意的是,在行使懲戒職能時,一定要做到言必有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