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戰場
圖片故事
“119”是火災報警電話,而11月9日是全國消防日。
在高危性的消防行業,近年來消防隊員在火災等救援搶險過程中犧牲殉職的案例頻發。2013年10月,石景山喜隆多商場發生火災,北京石景山消防支隊八大處中隊消防員劉洪坤、劉洪魁衝進火場開辟滅火線路時不幸被坍塌的屋頂砸中,英勇犧牲;2014年5月,上海徐彙區龍吳路一高層居民樓突發火災,上海徐彙消防支隊關港中隊的兩名“90後”消防員在錢淩雲和劉傑在撲救過程中,受轟燃和熱氣浪推力影響從13樓墜落,送醫搶救無效英勇犧牲……
據不完全統計,2013年以來全國發生的10起較大火災中,就有20多名消防員犧牲在一線。建築物坍塌、爆炸、轟燃、有毒氣體等複雜局麵,給消防官兵滅火帶來的挑戰越來越大。高層建築、石油化工等類型的火災是世界性難題,其中的撲救危險可想而知。與此同時,由於人力緊張等原因,一些消防官兵長期處於超負荷工作狀態。與搶險救援日益繁重的任務相比,消防隊伍規模偏小的問題越來越突出,但科學的現代救援知識與技能的培訓又相對不足。
相關統計數據顯示,近5年來,全國在救火搶險一線犧牲的消防人員達144人,每年有300多名消防員受傷甚至致殘。犧牲的消防官兵平均年齡24歲,最小的僅為18歲。
山西省運城市消防支隊支隊長靳衛平分析,滅火等搶險救援現場複雜異常,各種不可預料的事件和災難突發,極易導致消防官兵遇險。其中,建築瞬間坍塌、火場轟燃自爆、毒氣導致缺氧……這些都是導致消防官兵傷亡的因素。同時,伴隨著我國各類自然災害和突發事故高發,消防隊員工作範疇已從防火滅火拓寬到綜合應急搶險救援。2013年,全國公安消防部隊共接警出動101.4萬餘起,搶救遇險群眾17.4萬人,其中包括四川蘆山和甘肅岷縣地震、東北三省洪災等諸多重大自然災害。
在我國現行的消防體製下,目前一線消防隊員主要是由義務兵構成,大部分義務兵平均年齡低於20歲,這一客觀情況也導致犧牲的消防戰士多是年輕小夥。中國科技大學火災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孫金華認為,在救火過程中,必須樹立科學的施救理念,避免盲目冒進,不能隻強調往前衝。隻有學會保護自己,才能更好地搶救他人。(感謝重慶消防總隊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