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夾雜廣告害人不淺
專欄
作者:王旭明
有些事兒,如果不是媒體報道,你還真不敢相信是真的。在電視台播出的《你相信是真的嗎》節目中,主持人問教科書夾帶廣告會是真的嗎?我的第一反應就是假的,事實告訴我答案錯了。廣東肇慶市學生使用的英語教材中真的就夾帶大量廣告。於是我驚呼:不得了啊,真該管管了!
教材夾帶廣告,引人誤入歧途,害學生不淺。
理由之一,教材是國家意誌的重要體現,也是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基本途徑,還是對大中學校學生進行知識傳授和能力培養的範本,更是先進教育理念最直接、最深刻的載體。由於教材受眾人多、覆蓋麵廣和影響力大,可以說是教育、乃至整個民族的奠基石。承載著如此之厚重使命的教材,豈能由具有濃厚商業色彩的廣告染指?姑且不論廣告的內容真假和是否有虛誇的成分,教材的性質就決定了它的崇高性、嚴肅性、純潔性和學術性,也因此決定了教材這一特殊產品在流通領域和市場環境下的社會特性,那就是容不得帶有商業色彩的、包括廣告在內的內容存在。
理由之二,教材的使用對象決定了它不應該夾帶各種內容的廣告。人所共知,教材、尤其是中小學教材的使用對象主要是中小學生。他們處於成長階段,涉世不深,缺乏明辨真假和是非的能力,更缺少揭露假惡醜的能力。針對這樣的特定群體,廣告、尤其是大量帶有誇張宣傳、虛假宣傳、甚至欺騙性宣傳的廣告對孩子們心靈造成的傷害是不言而喻的,即使是正常的廣告也不應讓孩子在課堂上接受。
理由之三,從傳播手段和途徑看,教材中夾帶廣告亦有侵害國有資產和不公平競爭之嫌。大家都知道,我國實施九年義務製教育,教材實施國家購買製,是納稅人集體的結晶。教材不等同於電視台、報紙和網絡、圖書,可以從事廣告經營和商業開發。在國家統一花錢購買的教材中夾雜廣告既未得到國家有關部門的同意,更未得到納稅人的許可,也未有招標等程序,這至少涉嫌侵害國家財產利益和涉嫌不公正競爭。
還可以有許多理由,但不一一列舉。因為,教材不能夾帶廣告應當是公認的社會常識和不可逾越的一條底線。值得注意的是,為什麼我們的有關部門和學校,在這樣一個基本的常識問題上,態度如此曖昧,甚至允許其長期存在。這足以證明我們有一些人對事業、對工作、對教育孩子這樣涉及祖國未來的大事情上是何等的漫不經心,何等的不負責任,我甚至懷疑其中是否有利益所在。
更值得注意的是,在我們當下的教材編寫、審定和選用工作中,還存在一些錯誤認識和薄弱環節。比如,將自己對教材的片麵理解帶入教材,還有不少將個人的“私貨”摻雜其中等等,這些都不僅使教材本體應有的正能量減弱或消失,降低教材應有的學術品位和育人功能,而且誤導甚至毒害青少年一代,這是一個值得特別注意的嚴肅問題。
作為一名語文教育工作者和教材編寫者,我呼籲有關部門嚴厲查處教材中夾帶廣告的惡劣現象,看看是哪個環節出了問題並追究有關部門失職失察之責。教材夾帶廣告這一典型案例告訴人們:原則必須堅持,底線不可觸碰。無論從愛護孩子、保護未成年人成長的角度,還是從捍衛常識、守住良知的角度,都不應在孩子們身上賺昧心錢,不應在教材上打歪主意。教材太重要,教材中夾帶廣告這類行為實在害人不淺。
責任編輯 張惠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