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回 爭功勞將軍存私意(3 / 3)

“年羹堯的本章已經遞上來。”允祥看著範時捷,緩緩說道:“他撤你差事的事我已經曉得。你先回去聽信兒,皇上這會子哭得都暈過去了,也不敢給他回事。過了這陣子再說吧!”

這些話不疼不癢不著邊際,範時捷又不能細問。但隻聽年羹堯折本先到,已覺背若芒刺。當下隻好答應一聲“是”,慢慢退身出來。一路回去,隻是唉聲歎氣,自認晦氣——早到一日,也能單獨麵見允祥,痛痛快快說說自家苦衷了。ぴ氏櫚人娜死肓司機處匆匆趕往慈寧宮,早見宮前已撤掉了紅宮燈,太監們陰沉著臉忙著用麻紙糊門神、掛白布麻帳,剛到垂花門,便聽裏頭隱隱哭聲傳出來。允祥允禵鼻子一酸,熱淚已滾滾淌出,卻不敢放聲兒隻跟著張廷玉馬齊疾趨而入,便見雍正居前,允祉、允祺、允祚、允佑、允禌、允裪、允禑、允祿、允禮、允祈、允禝、允禕、允禧、允祜、允祁、允禵必一班親王郡王貝勒貝子從後,以下弘時弘曆弘晝三位阿哥排在最後,頭上纏了白布孝帽,連麻衣也未及穿,齊跪在地一聲聲號啕大哭,見他四人進來,太監秦狗兒、趙明理、高無庸一幹人忙上來,遞上白布孝帽。張廷玉一邊纏著孝衣,厲聲說道:“你們這些蠢豬!你們自己的孝帽呢?——還不快到庫裏取麻衣,給各位主子換上?!”幾個太監嚇得諾諾連聲,一邊自戴孝帽,足不停步飛也似去了。

張廷玉辦老了事的,很是沉著。因見太醫們也跪在廊下,料是雍正未及發落,便走過去說道:“你們退下去。”自繞過人群,趨至剛剛停床不久的太後遺體身邊。

太後烏雅氏看去很安詳,臉上還微微帶著潮紅。隻眉梢微蹙,嘴唇微翕,仿佛正在說著什麼突然死去。她在熙朝四五十位宮嬪中位份不上不下,張廷玉為相二十年幾乎不認識她,隻是在雍正登極之後才見得多了。想起這個貴婦生前待下寬厚,莊重慈和,時不時地還遣太監常賜自己夫人一些物件,昨個還活脫脫的,說要叫張廷玉夫人進來陪著說說古記兒解悶,還要自己女兒“替我抄幾卷《金剛經》”,就這麼著,說聲去,一聲不吱突然就去了,陡地又想起自己弟弟張廷璐,更覺人生斯世,命數不定,渺渺冥冥盡付無常。張廷玉“調集”著自己的感情,不禁五內俱沸,顫巍巍行了三跪九叩大禮,痛呼一聲“太後老佛爺,您就這麼西去了?!啊……嗬嗬……”他想著被自己折磨死了的兒子張梅青、想著張廷璐那七個血淋淋的“慘”字,越發抑製不住熱淚走珠般滾落出來。好一陣子,張廷玉才收住了神,回頭看時,才知道隆科多不知幾時也進來了,和馬齊並排和自己挨身伏地大慟。便抽咽著起身,輕拍二人肩頭,說道:“我們還得料理事情,且節哀……”於是三位大臣啜泣拭淚,緩緩走近哀哀痛號的雍正皇帝麵前,雙膝跪地,張廷玉含淚哽咽勸道:

“主子,千悲萬痛,終歸太後已西歸而去。如今要緊的是議一下喪禮,太後才好斂柩奉安。您隻管悲淒,太後在天之靈瞧著也是不安的。再說,多少大事還等著您聖躬乾斷,傷了身子骨兒,叫奴才們心裏怎麼過呢?”

“母親哪——”雍正嘶啞著聲音,雙手扶地,不管不顧地痛哭,“兒子不孝,沒有好生侍候過您一天啊……昨兒個您老人家想一口荔枝用,我到底都沒給您辦!我……我這不祥之身,禍延聖祖和您。先帝爺駕崩不到一年,您也撒手去了,撇下我孤零零的,叫我每日向誰請安?心裏有話向誰訴說?……您怎麼不說話呀?……”看來不知什麼事真的觸了他的情腸,雍正涕淚滂沱,臉前的水磨青磚濕了好大一片。無論張廷玉馬齊隆科多怎樣婉轉相勸,隻是不肯起身,已是哭軟在地下。

張廷玉眼見不是事,叩頭起身,吩咐邢年李德全:“把椅子給主子搬過來,攙起萬歲!”這群太監領命,小心翼翼上來撮弄著攙架起哭得發昏的雍正,雍正也就不甚掙紮。張廷玉這才大聲喝道:“止哀!”眾人這才漸漸止了號啕。

“朕方寸已亂。”半晌,雍正才控製住自己,用熱毛巾揩了臉,倦容滿麵說道:“廷玉你們幾個斟酌個見識,朕聽你們的就是。”

隆科多眼見張廷玉處處占了先著,自己是上書房滿大臣,反而不顯揚,因趨一步說道:“眼下別的都是細事,應先為太後擬出諡號,禮部才能有所遵循。”雍正沉重地點點頭,說道:“你說的是,馬齊管著理藩院和禮部的事,擬一個上好的給朕看。”馬齊忙躬身道:“臣遵旨。這番大事出來,內內外外平添了多少事。總得有個大臣居中掌總調停事務。照先帝為孝莊太皇太後守喪的儀節,萬歲居喪二十七日,朝政就不至於無所適從了。”隆科多便道:“馬齊熙朝元老,德高望重,就請馬老主持。”他原想主薦馬齊,馬齊必定推辭,自己是皇舅國戚,又是上書房滿大臣,投桃報李,自然就推到自己身上。不料馬齊一點也沒瞧見自己熱望的眼睛,隻顧說道:“先太皇太後喪葬儀節都是張廷玉擬辦的,又經了聖祖之喪。我已經老了,裏外紛亂如麻的事,怎麼料理得?我看就是張衡臣偏勞為好。”

“衡臣,”雍正聽著,默思片刻,偏過頭問道,“你有什麼見解?”

張廷玉思量著,慢吞吞字斟句酌道:“一年之間,聖祖冥駕,新君登極,東南清理虧空,刷新吏治,西北尚在用兵,算得上迭遭大故,風波多劫。臣以為愈是穩當愈好。……嗯,臣以為,太後慈躬違和雖然時日已多,這次薨逝前,並沒有將太後病情布告中外。可否分兩步:先讓太醫院將前數日太後病情脈象,用藥醫案還有各地給太後慈躬請安的折子,彙成一份邸報,用八百裏加緊傳郵各地。然後徐徐布告天下太後薨逝。這就有利於人心穩定。再就是,看太後有何遺願,皇上按懿旨遵辦,也用明詔告訴兆億百姓。至於誰居中調停內外,這是細事。我也可,隆科多也可。反正大事還是要奏稟皇上的。我想,方先生就住暢春園,可否令他也暫移大內,隨皇上為太後守喪,顧問垂詢也方便些。我就想到這些,待方先生來,皇上還可聽聽他的建議。”

“嗯!”雍正猛地抬手要拍腿讚賞,隨想起自己是寧戚居喪的正孝子,便搔搔耳根後,歎道:“衡臣這話朕聽了心裏感動——”他原想說“朕實在兩頭不放心”話到口邊,卻成了“這樣曲畫周詳,你們盡自做去,就由衡臣全力支撐內外,有事多和舅舅、馬齊他們商議著辦。不是軍務,就不要來攪朕。實在你們盡忠,也就成全朕做個孝子了。”說話間,外頭太監抱著一捆一捆的麻衣進來給眾人換穿,又見高無庸稟道:“方苞先生已經進來了。主子過去有旨,方先生進內不遞牌子,所以……”“不要這麼多話,”雍正不耐煩地說道,“請方先生進來,你傳旨給文覺和尚,叫他預備太後的法事!嗯……太後臨終有遺言,她發宏願一年之內天下不殺生。照這個意思,廷玉擬一道詔書,這就傳旨刑部,所有待決人犯無論朕朱筆是否勾過,一律停勾一年,凡可矜、可憫、可疑,情有可原的,得超生的就超生,朕代老佛爺還了這願心。”隆科多還要說話時,便聽外頭一聲蒼老沉鬱的聲音:

“臣、方苞恭見萬歲!”

雍正看了看白汪汪跪了一片的兄弟,淡淡說道:“按廷玉的鋪排,兄弟們且回去。明日哀詔下去之後,照禮部殯儀司安排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