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章 尊敬老師——教孩子從小懂得尊師重教(1 / 2)

中國自古就有“一日為師,終身為父”之說,尊師重教曆來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曆史上有許多偉大的人在這方麵為我們樹立了光輝的榜樣。

孔子是中華民族的“至聖先師”,是一位偉大的教育家、老師。有一次,孔子向老子請教“禮製”的事情,見到老子後,孔子趕緊走向前,恭恭敬敬地向他行禮,並且拜了又拜,才坐下來虛心請教。孔子對老師的尊重可見一斑。

老師是孩子成長路上的引路人,孩子的健康成長離不開老師的教誨。一方麵,孩子從老師那裏學習各種各樣的知識,學會一定的專業技能;另一方麵,孩子還會直接或者間接地從老師那裏學到與他人相處的方式、思考問題的方法和做人的道理。所有這些都將會對孩子世界觀、價值觀的形成以及他未來的發展產生重要影響。

尊敬老師,是一個人的基本道德,是有教養的表現。試想一下,一個人如果連教給他知識和本領的老師都不尊敬,那麼他還會尊敬誰呢?誰又會信任這樣一個人,而且願意與他交朋友呢?等待這種人的隻會是失敗的人生。

孩子懂得尊敬老師,才能和老師建立良好的師生關係,才能更好地學習知識,才能從老師那裏得到更多的幫助。

一天,一個學生去找老師問問題。她來到辦公室,看到老師正在看書,於是她輕聲問道:“老師,您好,您現在有時間嗎?我有個問題不太明白,您能給我講一講嗎?”

看到這個學生這麼懂事,老師放下手中的書,微笑著說:“哪裏不會,我看看。”很快,學生的問題就解決了。臨走時,她恭敬地對老師說:“謝謝您,老師,耽誤您時間了。”

“沒關係,以後有問題就過來問。”老師高興地說。

這個場景雖然很簡單,但在這裏,我們卻看到了一個尊敬老師的孩子,同時也看到了一種和諧的師生關係。在這樣和諧的場景中,老師的教導和學生的學習都變成了愉快的事情,當然,孩子的學習效率也會大大提高。

所以,幫助孩子從小養成尊敬老師的好習慣,對他今後的成長是十分重要的。

告訴孩子老師是“誰”

要想讓孩子尊敬老師,我們先要告訴他老師是什麼樣的人。孩子在上學之前對老師是沒有概念的,上學之後,來到一個新環境,麵對陌生的成年人,孩子的心理上肯定會有不適應。如果這時我們再對他說:“上學要聽老師的話,要不老師會批評你!”那麼,孩子對老師就不是尊敬而是畏懼,甚至是反感了。

所以,我們應該在孩子上學之前就告訴他:“你上學後會看到一個站在前麵跟你們說話的人,你要叫他‘老師’,他會很喜歡你,還會教你很多有趣的事情,你要聽他的話,不可以讓他生氣……”這樣,孩子在上學時就不會產生過多心理上的不適應,也會以崇敬的心態去麵對老師。

敬師,讓孩子從點滴做起

孩子小的時候,對於一些抽象概念還不是很理解,比如說,對老師的“尊敬”,這時就應該告訴他具體該做些什麼。

雷雷該上1年級了,媽媽為他準備好需要的文具,又叮囑一番,最後還不忘強調道:“在學校好好聽老師的話!老師叫你幹什麼你就幹什麼!”雷雷調皮地點點頭,便跑到一邊玩他的玩具去了。

可是開學沒過幾天,媽媽就被老師叫到學校,因為雷雷和小朋友吵架,還不聽老師的管教。“這孩子,我跟他說了要聽老師的話,他還是給我惹事。”媽媽無奈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