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章 尊敬老師——教孩子從小懂得尊師重教(2 / 2)

相信很多媽媽都遇到過上麵的這種情況。我們告訴孩子聽老師的話是沒有問題的,可是孩子卻不大會把這件事放在心上,就像雷雷那樣,他可能隻關心著他的玩具,不會理解我們的用心,使我們的教育達不到預期的效果。

及時糾正孩子對老師的錯誤評價

孩子在上學之後,會有大量的時間接觸到老師,這時,他便會對不同的老師有一個自己的評價。但是,由於孩子的分辨能力還不強,他對老師的評價往往依據的是自己的喜好。

琪琪因為乖巧可愛,經常得到老師的表揚,她也會非常高興地將這些事情告訴媽媽。

可是有一天,琪琪回到家後卻悶悶不樂,媽媽觀察到女兒情緒上的變化,便主動問道:“琪琪有什麼不開心的事兒啊?跟媽媽說說好嗎?”

“我再也不喜歡李老師了!”琪琪撅著小嘴兒說。

“為什麼呀?你不是經常說李老師最好了嗎?”

“我今天放學回家時在校門口跟她說‘再見’,可是她沒理我!”

琪琪媽媽知道了事情的原因,便耐心地說道:“老師是不是在和別人說話呀?她一定是在忙事情,否則怎麼會不理你呢?相信媽媽,明天你再跟老師打招呼,她一定不會不理你了。”

果然,琪琪第二天又高高興興地向媽媽誇起李老師來。

這就是孩子的思維。可能今天一位老師誇獎他的衣服漂亮,他就會對這位老師產生好感;相反,如果一位老師批評了他,他可能就會對這位老師產生反感,甚至是怨恨,從此不喜歡上這位老師的課,最後影響到自己的學習。

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我們應該經常與孩子溝通,了解他對每位老師的看法。發現問題要及時糾正。也應該主動和老師交流,共同幫助孩子形成正確的看法。

讓孩子看到我們對老師的尊敬

“怎麼連這個都不會,這老師是怎麼教的啊!”“這老師真是偏心眼兒,就知道說我們家孩子!”有些媽媽看到自己的孩子成績不好時,不會靜下心來分析具體的原因,而是將責任推卸給老師;還有些媽媽“護犢子”,孩子被批評了,卻當著孩子的麵埋怨老師。其實,這些做法是非常不可取的。

為了準備學校運動會的入場式,老師規定本班同學周日上午8:00在學校操場集合,進行彩排。一位母親早早地將女兒送到學校,同時也準備看一看自己女兒的表現。

這時,又有許多家長陸陸續續地送孩子來到了學校。可是老師卻遲遲沒有來。於是,有些家長開始不耐煩地抱怨道:“這大早起的讓孩子過來,自己卻不來,這老師是怎麼當的啊!”一旁還有其他家長附和著。

不一會兒,老師過來了,原來是為了準備彩排道具晚到了一會兒。可這時有的學生就當著許多家長的麵喊了起來:“老師遲到啦!老師遲到啦!”弄得老師非常尷尬。

這就是媽媽的“榜樣”作用,看到媽媽這樣對待老師,孩子自然就會效仿。這樣做的結果隻能是傷害了老師,擾亂了正常的教學活動,更嚴重的是,會使孩子養成不尊敬老師的壞習慣。

如果媽媽當時能夠理智地思考一下,並用一種溫和的方式告訴孩子:老師可能有事,你們要耐心地等老師來,聽老師給你們安排任務,這樣孩子便能夠感覺到媽媽對老師的尊重,自然也就不會出現案例中的結果了。

因此,要讓孩子養成尊敬老師的好習慣,我們的榜樣作用是非常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