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章 心懷感恩——知恩圖報的孩子幸福一生(1 / 2)

每年11月的第4個星期四,是西方的一個重要節日——感恩節,在這一天,人們會聚在一起,對他人表示感謝。而在中國,也有“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的說法。可見,感恩是世界各地人們都很重視的一種優秀品質,更是每個人都應該養成的一個好習慣。

那麼,人們為什麼這麼重視感恩,甚至為此專門設立一個節日呢?因為感恩之心可以讓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更加和諧,可以讓人們感到幸福、快樂。

最近,紐約霍夫斯特拉大學的心理實驗小組通過對100名誌願者進行的長達10年的跟蹤調查發現,心中持有感恩態度的人擁有更健康的心理、更飽滿的精神、更強健的體魄。

對此,一位心理學家表示,心懷感恩的人,心中不良情緒很少,使得他們擁有高質量的睡眠、較強的抵抗力,不易生病。另一位心理學家則表示,心懷感恩的人通常會擁有一個輕鬆、愉快的交際圈,使他們遠離孤獨、苦悶等負麵情緒。

從這項調查中我們可以看到,心懷感恩對我們每一個人都很重要,對孩子也是如此。一個懂得感恩的孩子,會感謝母親給了自己生命,會感謝老師教會自己知識,會感謝朋友給予自己關愛。因為擁有了生命便可以創造生活,擁有了知識就可以改變生活,擁有了朋友可以更好地享受生活。他還有什麼理由不快樂呢?

現在,很多小孩子都開始抱怨生活得不幸福、不快樂,很大程度上講,這樣的孩子不懂得心懷感恩。一個不知道感恩的孩子,通常會以自我為中心,對他人態度冷漠,認為一切事情都是別人應該為自己做的,隻顧自己利益,不會考慮到其他人的感受。這樣,他是不會交到真正的朋友的,更不會感到幸福與快樂。

其實,這些道理我們每個人都明白,但是,要真正做到心懷感恩為什麼那麼難呢?原因是我們沒有將心懷感恩轉變成一種習慣。而孩子小時候正是培養這種習慣的最佳時期。作為父母,沒有不愛自己孩子的,都希望他將來過得幸福,所以,從現在開始,我們就應該培養孩子心懷感恩的好習慣,為他的幸福人生打好基礎。

請讓孩子多說“謝謝”

如果我們直接告訴孩子:“你要知道感恩!”那麼孩子一定是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他還不理解什麼是感恩。所以,我們要慢慢來,讓孩子做一些具體的事情。要想讓心懷感恩成為孩子的習慣,我們可以先培養孩子說“謝謝”的習慣。

讓孩子先學會感謝,慢慢地,他就懂得了感恩。我們不僅要教育孩子對同齡人,對長輩,對老師說“謝謝”,也要在適當的時候讓他對我們說“謝謝”。有些父母可能覺得不可思議:“哪有孩子跟自己爸媽說謝謝的!”其實,孩子對父母更應該說“謝謝”,否則,孩子就會認為我們無論為他做什麼都是應該的,這樣他就不會意識到要感恩父母。

當然,我們也不是讓孩子總是對我們說“謝謝”。那麼,我們到底讓孩子什麼時候說呢?

“媽媽!給我倒一杯水!”孩子看著動畫片對媽媽喊道。媽媽將水端過來,卻沒有馬上給孩子,而是假裝嚴肅地對孩子說:“現在應該說什麼?”

孩子調皮地一笑,說道:“謝謝好媽媽!”媽媽將水杯交給孩子,用手指輕輕點了一下他的腦門兒說道:“算你還乖!不過下次一定要自己倒啊!”

這位媽媽的做法還算不錯。本來孩子可以自己完成的事情,比如倒一杯水,洗一個蘋果,收拾書包,等等,如果我們幫助他做了這些事情,那麼一定不要忘記讓他說一聲“謝謝”。當然,也要向這位媽媽學習,告知孩子,以後自己能做的事情一定要自己做。

教會孩子感恩,從我們自身做起

教育孩子不僅要做到“言傳”,更要做到“身教”。孩子的模仿能力是很強的,我們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會被他看在眼裏、記在心上,然後學著我們的樣子去做。所以,要想教育孩子懂得感恩,我們就要先從自己做起。

有一天下大雨,貝貝媽媽到家後對貝貝爸爸說道:“今天多虧了趙大姐,她把她的傘給了我,要不我肯定會被淋成‘落湯雞’。改天咱們一定要請她到家裏來吃頓飯,好好謝謝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