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章 誠實守信——孩子為人處世的成功法寶(1 / 2)

生活在今天的社會中,很少有人不知道“毒奶粉”事件,也很少有人不知道“地溝油”事件。為什麼會頻繁出現這些事件呢?其原因之一便是,在利益驅動下,某些人棄誠實守信於不顧。

誠實守信就是做人忠誠老實,不撒謊;不歪曲事實,光明磊落;而且重信用,懂得遵守諾言。誠實和守信其實是一個事物的兩個方麵,誠實是守信的基礎,而守信是誠實的表現形式。

誠實守信是我國的傳統美德。偉大的教育家孔子說:“言必信,行必果!”“人而無信,不知其可!”《弟子規》中也說:“凡出言,信為先;詐與妄,奚可焉。”……這些都是通過言論來表現誠實守信在為人處世中的重要性,不僅如此,我國還有很多故事都生動地體現了誠實守信的重要性。

曾參,孔子門下有名的弟子,他博學多才,而且十分注重修身養性,德行高尚。人們尊稱他為曾子。

一次,他的妻子要去集市,兒子哭鬧著要跟著同去。他的妻子對兒子說:“你先回家,等我回來殺豬給你吃。”她剛從集市上回來,曾子就馬上要捉豬殺豬。他的妻子阻止他說:“我不過是和孩子開玩笑罷了。”

曾子說:“我們是不能和小孩開玩笑的。小孩子沒有思考和判斷能力,等著父母去教他,聽從父母的教導。今天你欺騙孩子,就是在教他欺騙別人。母親欺騙了孩子,孩子就不會相信他的母親,這不是用來教育孩子成為正人君子的方法。”於是,曾子就殺了豬煮肉給孩子吃。

曾子的話很值得我們深思,如果我們欺騙孩子,孩子日後就會去欺騙他人;如果我們以誠信對待孩子,孩子日後就會以誠信對待他人。而一個誠實守信的人更容易贏得他人的信任,獲得他人的幫助,在為人處世中也更容易成功。

所以,作為父母,我們一定要培養孩子誠實守信的習慣。

成為孩子看得到的榜樣

作為父母,我們都希望孩子不對自己撒謊,孩子能夠說到做到。可是,我們能做到這些嗎?

一個男孩說:“我爸說,隻要我考試得了100分,星期天就帶我去看海豚表演。我真的考了100分,爸爸卻說他沒有時間。”

一個女孩說:“我媽說,寫完作業就讓我出去玩。我寫完了,媽媽卻說還必須完成她額外布置的練習題。”

我們為了達到目的,很容易對孩子許諾,但對於是否兌現諾言卻很少考慮。對善於模仿的孩子來說,這樣做無疑是一個不好的暗示:即隨意許諾是可以的,不兌現諾言也是可以的。這怎麼能培養孩子誠實守信呢?

孟子的母親可以說是我國古代母教的一個典範,她不僅為避免孟子受不良影響而三遷居住地,還以身作則,用自己誠實守信的行為來影響孟子,在《韓詩外傳》中記載著這樣一件事:

孟子家住集市旁的時候,東邊的鄰居以殺豬為業。有一天,鄰居家豬叫的聲音很淒厲,孟子就問媽媽:“他們為什麼要殺豬呢?”孟母隨口說了一句:“要讓你吃豬肉啊。”但她說完之後就後悔了。因為她想到了自己一直教育兒子要誠實守信,怎麼可以隨便開玩笑呢?雖然當時家裏非常拮據,但是為了不失信於孟子,孟母還是買了一塊豬肉給孟子吃。

同樣是不經意間的許諾,但是,孟母卻以實際行動向孟子展示了什麼是“言而有信”,同時也提醒了自己,許諾之前一定要三思。

我們都知道身教重於言教,所以在生活中,我們一定要首先做到誠實不欺、言行一致,成為孩子看得到的榜樣,這樣孩子耳濡目染,才能做到誠實不欺、言行一致。

告訴孩子:說真話比不犯錯更重要

每個人都會犯錯誤,孩子更不會例外。但是,對於孩子的錯誤,大多數人都會責罵和懲罰,這樣孩子在犯錯誤後就會非常恐懼,為了逃避責罵和懲罰,他們往往會說謊話。從這個角度來看,孩子的不誠實是被逼的。

其實,我們應該知道,說真話比不犯錯更重要。犯了錯誤可以改正、彌補,但是,一旦養成撒謊的習慣,就可能影響孩子的一生。所以,應告訴孩子:說真話比不犯錯更重要,鼓勵他說出事實真相。當孩子說出真相後,我們要及時肯定他說真話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