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章 積極樂觀——沒有什麼事能把孩子壓垮(2 / 2)

浩浩放學回家了,滿臉的不高興。媽媽放下手裏的菜,坐到浩浩身邊:“你看上去有些不高興。”浩浩“嗯”了一聲。媽媽拉著他的手說:“能跟我說說嗎?”

浩浩沉默了一會兒說:“今天選班長,班裏一大半票都投給了劉耀,才有一小半票投給我。”媽媽回應道:“這讓你有些失落、難過,是嗎?”浩浩點點頭,接著撲到媽媽懷裏哭了起來。媽媽摟著浩浩任他哭,沒兩分鍾,浩浩就擦幹了眼淚。媽媽問他:“現在好點了嗎?”浩浩不好意思地點了點頭。

媽媽說:“有一少半同學投票給你,說明你身上有他們欣賞的地方。”浩浩聽後高興地點了點頭。媽媽接著說:“那些沒給你投票的同學一定有他們的理由。”浩浩表示同意:“是,我好朋友跟我說他覺得我總是丟三落四,所以沒投票給我。”媽媽說:“噢,原來這樣啊。”沒等媽媽安慰,浩浩又說:“沒關係的,媽媽,我已經想好怎麼才能不丟三落四了。”說完,浩浩就蹦跳著寫作業去了。

其實,浩浩媽媽並沒有說出什麼實質性的建議,但是,她對浩浩情緒的認同讓浩浩感覺到了安全;她向積極方向的引導,使浩浩自己想出了解決辦法,這讓浩浩覺得自己有能力去麵對一切問題。

讓孩子看到事情的另一麵

美國前總統羅斯福家中被盜了,丟失了很多東西。有朋友寫信安慰他,他在給朋友的回信中寫道:“我現在很平安。感謝上帝:因為第一,賊偷去的是我的東西,而沒有傷害我的生命;第二,賊隻偷去我部分東西,而不是全部;第三,最值得慶幸的是,做賊的是他,而不是我。”

有一個國王想在兩個兒子中挑選一個做繼承人,就給了他們每人一枚金幣,讓他們騎馬去小鎮上各自購買一件東西。但在這之前,國王讓人悄悄地把他們的衣兜剪了一個洞。不久,兄弟倆回來了,大兒子悶悶不樂,小兒子卻興高采烈。國王先問大兒子什麼事讓他不高興。大兒子沮喪地說:“錢幣丟了!”國王又問小兒子什麼事讓他興高采烈,小兒子說他用丟失的錢幣買了一筆無形的財富,那就是:在把貴重的東西放進衣兜之前,一定要先檢查一下衣兜是否有洞。

雖然是兩個不同的故事,但相同的是,羅斯福和國王的小兒子都看到了事情更積極的一麵,既安慰了自己,也獲得了快樂。

孩子在生活和學習中難免會遇到各種挫折和困境,受經驗、閱曆的限製,他們往往隻能看到眼前消極的一麵。作為父母,我們知道任何事情都有積極的一麵和消極的一麵,我們要引導他們看到事情的另一麵,即積極的一麵。時間久了,孩子也就有了向積極樂觀方麵考慮的習慣。

對孩子寄予的期望應適當

現在社會上普遍有一種“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態,這種普遍心態讓我們不由自主地對孩子寄予很高的期望。麵對這種高期望,孩子會努力去靠近,可是由於年齡、能力等的限製,他們發現自己怎麼跳都夠不到爸爸媽媽定的目標。於是,孩子就會懷疑自己的能力,產生自卑心理,這都是與積極樂觀背道而馳的。所以,我們要客觀地評價自己的孩子,對孩子的期望目標要是他經過努力能夠達到的,這樣孩子才會有動力,有希望。

引領孩子進入更廣闊的天地

世界很大,而孩子所接觸的範圍很小。如果總是在一個小範圍內活動,孩子的注意力就很容易集中在自己身上,變得心胸狹窄。相反,如果我們能引領孩子進入更廣闊的天地,孩子的注意力就會被精彩的世界所吸引,心胸也會很寬廣。

這個更廣闊的天地可以是書的天地,書讓孩子在閱讀中增加知識,升華思想;這個更廣闊的天地可以是自然的天地,了解山川五嶽、了解飛禽走獸,這都是孩子感興趣的……讓孩子接觸的事物多了,孩子見多識廣,心胸自然就開闊,消極悲觀的思想就不容易產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