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天火”的懲罰:美國轟炸日本本土(1 / 3)

“天火”的懲罰:美國轟炸日本本土

戰役

二戰後期,當盟軍在太平洋戰場上取得節節勝利的時候,龐大的美國轟炸機群也開始“光顧”日本,巨大的燃燒彈把複仇的“天火”撒向二戰的東方發源地。曾經在太平洋上驕橫不可一世的日本軍國主義者,做夢也沒有想到這從天而降的大火會愈燒愈烈,最終使他們走向滅亡。

美國決定轟炸日本本土

1944年6月15日深夜,美軍68架B-29式“超級空中堡壘”重型轟炸機悄然飛臨日本九州島上空,向曾為日軍提供過大量鋼材的八幡鋼鐵廠投下了首批炸彈,拉開了美軍對日戰略轟炸的序幕。正在關注遙遠的塞班島戰事的日本人,根本沒想到戰火這麼快就燒到了日本本土。

美國決定對日本實施戰略轟炸的原因是多方麵的。在歐洲戰場,盟軍對德國的戰略轟炸已進行4年之久,德國的戰爭經濟受到很大削弱,到1944年6月盟軍在諾曼底登陸時,德國經濟已近崩潰。對德戰略轟炸取得的顯著效果使美國高層領導人深受鼓舞,決定借鑒歐洲戰場經驗,對日本進行大規模戰略轟炸,加快太平洋戰爭進程。

1943年底,美國研製出航程達5000多千米的B-29轟炸機,為轟炸日本本土提供了手段。同時,隨著歐洲戰場戰爭進程的加快,許多經驗豐富的優秀轟炸機飛行員可以被抽調到太平洋戰場,參加對日轟炸。

此外,盟軍在太平洋上的越島作戰已逐漸逼近日本本土,而日軍的抵抗也越來越頑強,日本軍人盲目的武士道精神使美軍付出了重大傷亡。若要最終登陸日本,不事先進行長時間的火力打擊以削弱和動搖日本的抵抗意誌,盟軍付出的傷亡必將非常之大。

在羅斯福總統決定首先以中國和印度為基地開始對日本進行戰略轟炸後,1944年4月,第一批B-29轟炸機進駐印度加爾各答。這些龐然大物的到來使機場上的其他飛機頓時相形見絀:形體優美的B-29長99英尺,高約28英尺,翼展達141英尺,重60噸。B-29的飛行性能也是當時其他轟炸機望塵莫及的,它能以350多英裏的時速在3.8萬英尺高空攜帶4噸炸彈飛行3500英裏,最大載彈量達10噸。而當時用於歐洲戰場的主力轟炸機B-17“空中堡壘”的最大載彈量也僅為4.7噸,最大航程為2400英裏,與B-29相差甚遠。B-29轟炸機的最大特點是具有良好的高空飛行性能和強大的自衛火力,還裝備有最新式的雷達和活動炮塔,其轟炸精度和自衛能力都是一流的。

1944年6月15日,92架B-29從加爾各答基地騰空而起,地勤人員揮舞帽子向飛行員致意,目送這些飛行勇士漸漸消失在高空。他們知道,這次轟炸的目標將是遙遠的日本本土,也許有些熟悉的麵孔從此再也無法看見。

機群在萬米高空編好隊形,向北方隆隆飛去。機翼下是高聳入雲的雪山,山頂長年的積雪在陽光下反射出耀眼的光芒。那巨大的山係就是“駝峰”—喜馬拉雅山脈。他們必須先飛越“駝峰”天險,在中國成都前進機場加油掛彈後,再飛向轟炸目標——日本九州島。

轟炸日本本土的任務是艱難的,但飛行員們義無反顧。當天上午,92架B-29中有79架降落在成都,早已等候多時的地勤人員迅速迎上去,為飛機加油、掛彈、檢修;飛行員們在簡陋的休息室內匆匆用過午餐,顧不上休息就又踏上了遠征日本的漫漫航程。但起飛時1架B-29墜毀,4架因機械故障返航,最後隻有68架飛機繼續前進。

午夜時分,B-29轟炸機群透過淡淡的雲層辨認出了日本海岸的輪廓,地麵上的點點燈火為機群指示了方向。領隊指揮官抑製住激動的心情大聲發出命令:“目標:八幡鋼鐵廠,準備投彈!”正在這時,地麵上的高射炮響了,一串串曳光彈飛向空中,似流火一般在天空四迸開來,日本的夜航戰鬥機也升空攔截。但B-29轟炸機依靠自身強有力的炮火擊退了它們,至於高射炮火則隻能作為夜空中的禮花供人觀賞,對高空飛行的B-29根本無可奈何。機群投彈了!成噸的炸彈呼嘯著落向九州,1枚炸彈直接命中鋼鐵廠,廠區內頓時燃起熊熊大火。首次轟炸成功了。

從1937年日本發動全麵侵華戰爭時起,日本轟炸機就在太平洋地區耀武揚威,把罪惡的炸彈投向南京、武漢、重慶,投向珍珠港、馬尼拉、新加坡,有多少無辜平民在日機的轟炸中喪生。現在,日本人也終於嚐到了炸彈的滋味。

此後10個月的作戰期間,美軍轟炸機摧毀了位於日本本土的1個重型工業工廠、2個飛機製造廠、大量的海運設施、陸地交通運輸樞紐和油庫等重要目標。

李梅決定火燒東京

在從印度和中國起飛轟炸日本的同時,美軍也開始了以馬裏亞納群島為基地的轟炸行動。

11月24日6時15分,晨光微露,塞班島上響起了飛機發動機巨大的隆隆聲,奧唐奈準將率領110架B-29,迎著初升的太陽陸續起飛,在空中編成整齊的隊形,飛向攻擊目標—東京近郊的中島式藏野工廠,日本最大的飛機發動機製造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