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學期自己的學習成績怎麼樣?哪些課程學得比較好?
(4)自己在學習中有哪些方麵失敗了?最嚴重的失敗是什麼?
(5)造成失敗的原因是什麼?該如何防止失敗?
如果你能對以上五個問題進行認真的思考,就會對自己有一個充分的認識,明白自己的優點和缺點,以及在學習中的長處和短處。這樣你就可以明白采取什麼措施去彌補自己的不足,以及怎樣合理地分配學習時間等等。如果你堅持每一個星期都對自己進行分析,就會找到學習的方向。這對學習是很有幫助的。
在進行自我分析的時候,一定要保持正確的心態和認識。特別是在麵對自己的優點和缺點時,千萬不能將優點轉變成影響前進的包袱,更不能把缺點看作是學習道路上的障礙。當你發現自己在某一方麵有特長,或者自己的某一門課程學得非常好,你就驕傲自大,不再努力去學了。這門課的成績也會因為你的鬆懈而慢慢下滑。當你發現自己在某一方麵不足,或者對某一門功課一竅不通,就主動放棄,那樣你的學習成績會更糟。因為,我們在做自我分析時,心態一定要平穩。發現了缺點,就要認真改掉和糾正,如果發現缺點反而放棄,那進行自我分析還有什麼用呢?
總之,要經常自我分析,充分地認識自我,發揚優點,改進不足,發掘潛力,使自己的學習不斷進步。
二、學會自我暗示
不要把學習看作是一件多幺困難的事。人們常說“這個世界是由信心創造出來的”,這句話很有道理。你一旦有了堅定持久的學習信心,就能夠爆發出巨大的、令人無法想像的力量,從而使你的潛能盡可能地發揮出來。這就是心理學上所講的“自我暗示”。
暗示是一種影響心理的激勵方式,當我們對自己沒有信心時,暗示可以增強自信心。如有些同學在課堂上總是注意力不夠集中,假如他能夠自我暗示:“一定要集中注意力聽講,千萬不能開小差!”那麼,他在上課的時候,注意力一定比以前集中。再比如學習沒有毅力,做事總是半途而廢的學生,如果他在麵對一項非常艱難的事情的時候,如果能夠自我暗示:“堅持到底,千萬不能半途而廢!”這樣,他多半會堅持下去,做完那件事情。
不過,反麵的自我暗示會影響你的潛在智慧和力量的發揮。
比如,當我們自我暗示“這件事情難度很大,我肯定做不好”的時候,就有可能因為事情難度大而產生恐懼心理,從而放棄。
人們常常喜歡說:“沒有辦法”、“我做不好”等。這些帶有明顯“放棄”意味的字眼,肯定是一大災害。這種絕望式的字眼往往使你沮喪,止步不前。
因此,要想達到暗示的效果,必須及時回避反麵的自我暗示。
途徑提示:
每個人都有潛在的學習能力,隻要你有信心,就一定能夠發掘出自我潛能,從而在學習中克服困難,實現目標。
我們每個人身體內都潛伏著一些自己並不知道的力量,隻要我們認真地選擇自己要走的路,發掘自己的潛能,結合自己的特長,就能使自己的學習不斷進步。
變“要我學”為“我要學”實際上是一個學習態度的問題。
學習態度不是生來就有的,而是個體在家庭、學校和社會生活中,通過交往,接受別人的示範、指導、勸說而逐漸形成的,是比較具有選擇性的反應傾向。
學習動機是學習態度最直接的製約因素,學習動機的改變會引起學習態度的改變,學習態度和學習動機一樣,對學習效果產生著重要的影響。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對學習會產生積極的影響,而消極被動的學習態度則會對學習產生消極的影響。現在,大多數同學感覺學習很苦,體會不到學習的快樂,這樣就不會有主動的和旺盛的學習動機。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是學習的主人,變“要我學”為“我要學”,可以激發起你的學習熱情,提高你的學習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