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就應主動地學習,從被動接受轉為積極主動地出擊,牢固樹立自我主體意識。
學習是一件苦差事,這是每個人都承認的事情,尤其是現在的學生,隨著來自家庭、學校和社會各方麵的壓力,而且還附加上了許多功利性的因素,肩上的擔子就更重了。在這種情況下,同學們更應該端正自己的學習態度,積極主動去學習,才能使學習更有效。自己的學習態度是否積極主動,主要看是否有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否有厭學情緒、是否有“明日複明日”的心理。
□是否有良好的學習習慣
好的習慣是促進成功的一個重要因素,良好的學習習慣對於學習力的提高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要想取得成功,良好的學習習慣可以讓你擁有更多的時間來學習,學得更輕鬆,更有效率。而那些沒有良好學習習慣的人,他們往往不能安排好學習時間,生活和學習沒有規律。
好的學習習慣往往是與高的學習效率、好的學習效果聯係在一起的,好習慣不僅僅使人在學習上受益,其實,它在很多方麵影響著你,是你終身受益的寶貴財富。
那麼,什麼樣的學習習慣才是良好的學習習慣呢?比如:學時專心致誌,玩時酣暢淋漓,課前預習;課後複習;辦事不拖遝;對每一項學習任務,無論大小一律認真對待,不敷衍了事等等。
你能做到以上這些嗎?如果做不到請試試下麵幾個方法,會對你有所幫助。
一、按計劃學習
我們的主要任務是學習,同時還有勞動、文娛活動、體育活動、遊戲、交往等內容。我們在製訂計劃的時候,應該包括德、智、體各方麵的安排,學習是其中的重要部分。
製定了完整而詳細的學習計劃,就要按計劃執行,久而久之,你就會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二、專時專用、講求效率
我們學習,應該速度、質量並重,在規定的時間內,按要求完成一定數量的任務。
三、獨立鑽研、務求甚解
在學習時,我們要有刨根問底的積極性,多問幾個“為什麼”。
□是否有厭學情緒
厭學是目前學生中比較突出的一個心理健康問題,不僅是學習成績差的學生有,一些成績較好的學生也有厭學情緒。據有關專家統計:學生厭學的比例達30%,有的學校甚至高達60%0厭學是學習的大敵,一旦產生厭學情緒,學習或多或少都會受到影響。
求知是認識世界的基本途徑,而追求快樂又是我們的天性。
如果因為求知而被剝奪了快樂,在苦學的狀態下學習,就會產生厭學情緒。
厭學情緒主要表現在不願意去學校上課,常常無故曠課或以種種借口請假不上學,即使到學校上課也是人在教室心早跑到外麵了,或伏在桌上呼呼大睡,或搞惡作劇,幹擾課堂,不願聽講,不願做筆記,課後不願複習和做作業,一進課堂就發呆,一見作業就煩,就頭疼,坐立不安,從不在乎自己的成績。考試時隻勾幾道選擇題,而對各種電子遊戲或足球或言情武俠小說卻興趣很濃,總希望自己能離開學校、離開課堂、離開老師、離開作業、離開考試,去做一些不動腦子不費力氣的活,總想衝破校園紀律,無拘無束地生活。常常感到空虛、孤獨、無聊,經常用吸煙、玩電子遊戲、上網、談戀愛、幻想來自我麻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