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真正意義上的“厭學”是不存在的。我們從出生的第一天起就開始學習,我們的每一項活動都伴隨著學習過程。因此,要改變厭學的情緒,首先要弄清產生厭學情緒的原因,然後才能對症下藥,注意培養、鍛煉自己的意誌力,真正領悟到學習帶給我們的諸多益處,“厭學”二字就會從你的腦中永遠消失。
□是否有“明日複明日”的心理
什麼事情都是趕早不趕晚,學習也是一樣的道理。一個學習好的學生,在學習的時候應該自發地去掌習,爭取走在老師的前邊,對所要學的知識首先有個大致的了解和認識。可有些同學偏偏是讓老師或家長牽著鼻子走,什麼事情都抱著“明日複明日”的心理往後推,等推得不能再推了才去做。“會學”的同學是學習的主人,不僅能做到課前預習,而且課後還能複習好老師所講的內容,並能閱讀有關的課外書,學習相關的資料。這種學習態度,才能取得良好的學習效果。
如果所有的事情都推到明日,那麼永遠都沒有完成的一天,最後隻能是一事無成。因此,我們在學習的時候,一定不能養成“明日複明日”的壞習慣,如果有這樣的習慣就要及時糾正。
有這種習慣的同學比較懶惰,做事拖拖拉拉,如果你有這樣的壞習慣,不妨試試以下的方法,我相信這些方法一定能夠克服掉你的壞毛病。
◎清除所有阻礙行動的理由
如果你決定今晚就行動,就不要受各種誘人事情以及各種理由的幹擾,因為這些今晚的理由同樣會在明天出現,要想立刻行動就必須剔除這些理由。
◎為自己規定一個期限
有些同學做作業,直到老師規定的最後期限才去寫。由此看來,凡做一件事,給自己規定一個期限,是避免做事拖延的重要措施。剛開始,你最好將這個期限最好公之於眾,讓大家知道你的期限,並期望你按時完成。這樣你就會有一種壓力,你的自尊心會促使你努力按時完成此事。
◎馬上著手你的計劃
要做作業——從現在開始!想學習——從現在開始。不要總是“明日複明日”。抓住了現在,就是抓住了時間,把握了生活。因此,辱一位積極生活的學生都要珍視現在,抓緊時間,絕不拖遝。
◎學會在一段時間內集中處理一個問題
分清事物的輕重緩急,並且在完成一件事之後,再著手處理另一件。比如,用寫紙條的辦法,記下自己要做的事,按其重要性依次排隊,然後按部就班地處理它們。每當做完一件事,就高興地在紙上畫掉一項。
◎抓緊每一小塊時間行動,不要等到大塊時間出現
也許做許多事情都抽不出完整的時間,但你總會有零散的時間,這可以使你有機會行動。不要等萬事俱備才行動,要隨時行動。記住,一旦開始行動,你的憂慮就會大大減輕,你就會變得自信,當行動有所成就時,你將感到無比的滿足與喜悅。
途徑提示:
隻有端正學習態度,激發自己的學習熱情,積極主動地去學習,才能使學習更有效。
學習態度的好壞,不僅直接影響學習成效,而且直接關係學生個性與人格的形成與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