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新生兒黃疸怎麼辦?
大多數新生兒在出生後出現皮膚、白眼球發黃,尤以1周時最為明顯尤如果孩子的精神和吃奶情況都良好尤沒有其他異常情況,這即是正常的“生理性黃疸”,生理性黃疸通常在兩周內消退,對孩子健康沒有影響。早產兒黃疸消退較慢,可延長至3-4周消退。
那麼,新生兒為什麼會出現黃疸呢?這是由於新生兒紅細胞壽命短,破壞多,產生6糸膽紅素過多,而新生兒肝髒功能尚不健全,不能清除掉大量膽紅素,彙集在血液裏,致使皮膚內膜輕度發黃。
如果嬰兒出生後第一天就有黃疸,而且很快力卩重,或在生理性黃疸減退或消失後又重新出現且顏色加深,並伴有其他症狀彙U可能是“病理性黃疸”。這種黃疸除皮膚黃尤淚水和尿液有時可呈黃色,嬰兒尿布也被染黃。嚴重黃疸的孩子還可出現精神不好、哭聲無力、拒奶、昏睡或煩躁不安尤這些都是病情嚴重的表現應盡快去醫院檢查治療。嚴重的黃疸可使腦細胞受到損害,從而影響孩子以後的智力發育。
也有可能吃母乳的新生兒會出現黃疸,稱為“母乳性黃疸”。表現為精神、吃奶、睡眠等一切均正常。但皮膚呈輕度黃染,消退極慢,甚至會持續1個多月。這是由於母乳中有某種物質與膽紅素爭奪葡萄醛酸所致。母乳性黃疸持續一段時間可自然消退。做媽媽的可以不必中斷母乳喂養。
82.早產兒如何喂養及護理?
胎齡未滿37周,體重小於2500克,身長不足46厘米的嬰兒稱為“早產兒”。早產兒體重很輕體皮膚薄而發亮,哭聲微弱,呼吸不勻,體溫低,四肢活動少,因口舌肌肉太微弱,常不能吮乳。
護理早產兒除需精心喂哺外,特別要注意維持體溫,預防感染。喂哺早產兒以母乳為最佳,如果實在不能進行母乳喂養,可用專門的早產兒配方奶喂養。母乳喂養可不限次數,按需喂哺。人工喂養者開始每千克體重每日給奶60毫升,以後逐漸增加至滿足嬰兒需要。對不能吸吮的早產兒可用滴管緩緩滴入。
由於早產兒體內鐵和鈣儲備不足,因而出生不久即可能出現貧血或徇僂病,故應當早期給予維生素A、維生素D。補充維生素A、維生素D可用兒童魚肝油,每日2-4滴。可於出生後15天起服用補充鐵,以硫酸亞鐵為首選,每日0.3克,分3次口服,此外早產兒還應早期給予維生素E及維生素。
由於早產兒抵抗力弱,易發生感染,故除母親和護理人員以外,不應與外人接觸,並謝絕親友探望。
83.寶寶腹瀉了怎麼辦?
以往小兒腹瀉時主張禁食,但近年來的研究證明:小腸的消化吸收能力強,即使在急性腹瀉時,攝人的營養物質仍有一半以上被吸收。如果在腹瀉早期采取飲食療法,增加腸道內的營養,對胃腸道功能的恢複很有益處。因此越來越多的人主張幼兒腹瀉時應給予適當的熱量和蛋白質,以便恢複患兒的營養狀況,維持營養平衡,促進損傷後的黏膜生長與恢複,縮短病程以及減少慢性腹瀉的發病率。
腹瀉嬰兒應提供營養豐富、易於消化的飲食。如食品是乳類食品,其中母乳為最佳乳食。母乳不僅營養豐富,易於消化和吸收,而且含有豐富的抗體及其他抗感染成分,能保護嬰兒抵抗病原體的侵襲。
對乳類食品不喜歡的嬰兒,如對牛奶蛋白過敏的患兒及慢性腹瀉的嬰兒,目前國外常用的是“要素飲食療法”。要素飲食由易於消化的簡單的氨基酸、葡萄糖和脂肪構成,僅需要極少的腸腔內黏膜表麵消化,是慢性腹瀉患兒較理想的飲食。
常用的要素飲食包括:①碳水化合物以如玉米糖漿、馬鈴薯澱粉等。②蛋白質類以無脂牛奶、蛋清等。③脂肪類,如玉米油、大豆油、椰子油等。這些要素飲食在腸黏膜嚴重損害的情況下仍可吸收。
84.新生兒的睡眠有什麼特點?
初生新生兒大部分時間是在睡眠中渡過的,每天睡眠多達18-22小時。國外專家研究指出,新生兒的睡眠可分為兩種狀態:一種是安靜睡眠狀態。這種狀態下嬰兒的麵部肌肉完全放鬆,雙眼閉合,全身除偶爾的驚跳及輕微的嘴動以外,沒有其他的活動。呼吸均勻,處於完全休息狀態。另一種是活動睡眠狀態。這時嬰兒的雙眼通常是閉合的,眼瞼有時顫動,經常可見眼球在眼瞼下快速活動,手臂及腿和整個身體偶爾有些活動,臉上常有微笑、皺眉、努嘴、作怪相等表情。呼吸稍快且不規則。嬰兒在熟睡前通常處於這種活動睡眠狀態。以上兩種睡眠時間約各半。此外尚有一種稱瞌睡狀態。通常發生於人睡或剛醒後,這時嬰兒的雙眼半睜半閉,眼角合前眼球常向上滾動,目光顯得呆滯,反應變得遲鈍,嬰兒在這種狀態時環境要盡量安靜,好讓嬰兒早點人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