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4章 新生寶寶的特點與護理(1)(3 / 3)

(3)使用熱水袋等保暖時,因疏忽瓶塞未擰緊,熱水流出燙傷皮膚。或由於熱水袋等太燙,離新生兒皮膚太近而燙傷。所以熱水袋中的水溫應小於60°C,並用布包裹。

(4)新生兒跌撞傷:由於未抱牢,包被鬆開未抓牢,洗澡時肥皂手滑未抱牢,或床塌陷等原因,均可引起小孩跌傷,應引起重視。

(5)燈照燙傷:采用大燈泡或紅外線燈照射臀部時,可因燈光太熱,照射距離近,照射時間過長,悶起局部充血、水皰等燙傷,故照射時要守候在旁,光源不要太近,並不時移動光源。家長應常用手試照以免過熱。

(6)嬰兒身旁、床邊、周圍物品,應盡量減少或放置妥當,以免砸傷、碰傷。另外,還應避免像對待玩物及其他小動物一樣喂抱小兒,以免發生摔傷或食物引起的小兒窒息。

91.新生兒頭形不正或有軟包是怎麼回事?

剛剛出生的新生兒,有的頭形外觀不正,或在頭頂可見凸起腫物或軟包,摸上去有柔軟的感覺。可有兩種情況:一因為分娩過程中,胎兒的先露部位頭部,經過子宮口及產道時,常常受壓、血流不暢而引起頭皮局部水腫,這種腫塊又稱為“產瘤”。腫塊範圍可以超越顱骨的正中骨縫界限,邊緣不清,腫塊範圍較大,逐漸變小。另一種腫塊是“頭顱血腫”,發現於出生後幾小時或幾日之後,是因為頭顱經過產道時受到擠壓,引起骨膜下血管破裂而出血,腫塊內有血液,摸上去有波動感覺,腫塊的範圍不超過正中骨縫的界,腫塊,後可以增大,數日內可達極點,大到一定程度時可以壓迫血管止血。吸收時間長短視腫塊大小而異,短者約2月,長者可達3-4月,有的新生兒頭顱上兩種腫塊同時存在。

兩種情況均不必治療,隻需保護皮膚,不使受感染,一般不需穿刺抽血,以防穿刺後引起感染。對較大的頭顱血腫或不幸化膿者應及時到醫院治療對。

92.新生兒乳房脹大或伴有陰道流血是病嗎?

新生兒出生後3-5天時,有些父母會發現新生兒兩側的乳房腫大,如蠶豆至鴿蛋大小,有的甚至分泌乳汁,男女皆可發生。女嬰出生後5-7天有時出現陰道少量流血,即“假月經”。為此父母感到非常緊張,其實這是正常現象,不是早熟,不必驚慌,這是因為母親孕期及臨產時血液中有雌激素,通過胎盤到達胎兒血中的影響所致。對於腫大的乳房千萬不要去擠,那樣會造成繼發感染,一般2-3周可自行消失。“假月經”的女嬰一般不做處理,持續1-2天可自止。可用棉花蘸淡淡的高錳酸鉀溶液清洗外陰,保持局部清潔,大便後及時清洗。如果出血量多,而且持續時間長,則可能同時有凝血功能不足的情況,應該到醫院去進一步檢查。

93.新生兒吐奶是否正常?

新生兒吐奶是一種常見現象,嬰兒胃的位置呈水平位,胃容量4、,胃入口處的賁門括約肌鬆弛,胃出口處的幽門肌肉相對較緊,食道又短,支配胃的神經調節功能發育不夠成熟等。因此,當奶汁進入胃後,往往容易經鬆弛的賁門口返流到食管,經口腔溢出。多數情況下溢出的量比較少,偶爾量多時也從鼻腔及口一起往外溢奶,而不是吐奶(圖天)。正常情況下,新生兒期溢奶較頻繁,這與生長發育較快,經常自己用力有關。嬰兒溢奶前後無不適反應,隻要精心護理,喂完奶後將嬰兒豎起或在大人的肩上輕拍背部,讓孩子打嗝把吸進胃裏的空氣排出來,然後再放到床上。約3個月後隨著發育的完善漸漸自行消失。如吐奶很嚴重,吐奶前孩子有不適反應、躁動不安等先兆,吐奶時表現痛苦,或從出生後第一次喂奶即吐,每次吃奶都吐,同時皮膚青紫,口中不斷吐白沫等,則應及時請醫生檢查,排除某些外科疾病或先天性畸形,以便早期診斷及時治療。

94.怎樣防治新生兒臀紅?

新生兒肛周或會陰部的皮膚出現紅色的4、皮瘮,嚴重時局部有滲液,稱為新生兒臀紅。臀紅是由於新生兒的皮膚薄而嬌嫩,長期受大量大小便的浸漚,或由於尿布衝洗不幹淨,留有殘餘肥皂或糞便的剌激,亦可由於采用帶有剌激性的清潔劑、粗糙的尿布、不透氣的塑料或橡皮布等,使局部皮膚受損和細菌感染所致。因此,新生兒臀紅的發生主要是由於新生兒護理不當引起的。

既然我們知道了新生兒臀紅發生的原因,就可以想辦法來預防。可從以下幾方麵做起:

(1)要勤換、洗尿布,有時需用開水煮燙,不用帶有剌激性的清潔劑洗滌尿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