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每次大小便後把臀部用溫清水洗淨,並用柔軟的紗布輕輕擦幹,塗上抗菌素軟膏如紅黴素、土黴素軟膏,或塗撲些鬆花粉等,既可消炎保護皮膚,又可阻隔便液皮膚的剌激,預防效果理想。
(3)尿布選用柔軟、吸水性強且易洗涮的無色棉布做尿布,且每次排便後應清洗再用,不能僅晾幹即用;避免用橡膠布、塑料布、油布類不透氣、不透水的布包墊於尿布外;禁止在尿布上墊衛生紙,因為衛生紙遇到尿液會發酵,對皮膚有剌激。
(4)注意喂養合理,積極預防和治療腹瀉。
假如已經發生了臀紅,可采取以下措施:
A.如果僅是肛門周圍部彌漫性發紅或有斑血疹,可在大便後用紗布沾清潔溫水輕輕洗淨拭幹,在患處塗擦鞣酸軟膏或抗生素軟膏,亦可塗香油、花生油等,然後再換上幹淨尿布。每日塗擦4-6次,2-4天即可治愈。應當注意的是,患處不能使用爽身粉或滑石粉等粉類,因粉與尿液結合,會直接剌激皮膚。
B.若已出現糜爛或滲液者,用5-6層紗布或小毛巾浸透3%硼酸水稍擠幹外敷,待創麵幹燥後再換用撲粉。亦可將患處洗淨擦幹,再塗紫藥水每另一辦法是不塗紫藥水,洗淨患處後,用次-100瓦普通燈泡照射,燈泡距患處30-40厘米,每次照射20-30分鍾,至皮膚微微發熱為止,每隔3-4小時照射一次,它可使局部毛細血管擴張、增加血液循環,促進皮膚恢複正常。照射時注意燈泡不能太大或太4、,而且產品質量要過關。燈泡買回後,要試用一段時間,如果未發現異常,再給新生兒照射使用,防止燈泡爆炸等傷及新生兒的危險發生。另外,燈泡距離患處不能太近,以免燙傷新生兒。同時應注意用電安全。
C.若經上述治療和護理仍不見好轉,應到醫院進一步檢。
95.正常新生兒有何特點?
胎兒出生後自臍帶結紮到足28天前的一段時間,稱為新生兒期。這一時期是人體獨自生存的第一個階段,雖然短暫,但對寶寶來說卻很重要,任務也很艱巨每新生兒出生後從安靜、舒適的母體來到一個新世界,周圍環境發生了巨大變化。為了適應外界的環境,新生兒各組織器官在解剖生理上也隨之發生重要變化,許多器官必須馬上進行有利於生存的重大調整以適應新的環境。所以產婦了解新生兒的生理特點,給予適當護理,可保證新生兒健康成長,使寶寶順利地渡過這一難關。
新生兒生理方麵的特點
外觀
按頭部和軀體的比例來說,新生兒的頭部較大,外形正常,膚色紅潤,外生殖器官能分辨出男女,四肢活動自如,哭聲響亮,有正常的大、
小便。
體溫調節特點
新生兒時體溫不穩定,易受外界環境的影響而波動。
的功能發育不夠完善,皮下脂肪薄,體表麵積相對較大易於散熱的緣故。故新生兒應注意保暖。
體重下降
新生兒出生後的2-4天,體重反比出生時降低。這是因為剛出生的新生兒進食較少,加上I台糞和皮膚、呼吸道水分和尿液的排出,使體重暫時性下降,但一般不超過10%,以後又逐漸回升可0天以後體重恢複到出生時的重量。
呼吸特點
正常新生兒出生後即開始呼吸。由於出生後的氣溫、體溫及血氧的改變對新生兒是一種強剌激,使呼吸中樞興奮,開始了第一次的呼吸由新生兒的呼吸常無規律,時快時慢,時深時淺,甚至出現暫停。正常新生兒的呼吸每分鍾35-天次,出生後頭2周呼吸頻率波動大,一般每分鍾40次左右由早產兒可達每分鍾60次。另外,由於新生兒的呼吸道狹小,患輕微的炎症即可發生呼吸困難。
循環特點
新生兒血流的分布多集中於軀幹及內髒,故皮膚易發涼,手足容易出現青紫,保暖後可消失。新生兒心率較快,每分鍾120次。
消化特點
新生兒出生後10-12小時開始排出墨綠色的胎便,如出生後小小時未見胎便應去醫院檢查是否有消化道畸形。新生兒消化道麵積相對較大,能適應較大量的流質食物。味覺在出生時即已發達,吞咽功能良好,但因胃呈水平位,賁門括約肌發育弱故幽門括約肌較強,故易發生溢乳。新生兒口腔小,舌頭短而寬,雙頰脂肪墊發達,適於吸吮。
腎髒特點
新生兒多於出生後6小時排尿,極個別於小小時後排尿,若小小時仍未排尿應引起注意。最初幾天由於入量不足,每天排尿4-5次,1周後每天排尿可達小次左右。新生兒腎髒的濃縮功能和稀釋功能不好,所以用藥時應從嚴掌握劑量。
血液
剛出生的孩子,血液中紅細胞較多,正常者為6小萬左右,血紅蛋白周-小克,白細胞可達2萬以上。
酶係統特點
肝內葡萄糖醛酸轉移酶不足及出生後大量紅細胞破壞,多數新生兒出生第二天後可出現不同程度的生理性黃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