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2章 讓孩子學會利用有限的學習時間(2)(1 / 2)

確定學習的最佳時間點,經過長期合理的使用,便可以形成習慣的節奏和規律。一日之中幾點鍾做什麼,接下來做什麼,有條不紊,時間長了便自成一種用時規律。在這規律的時間中,頭腦最清醒的時間無疑要用來背誦、記憶、創造;其他時間則用來閱讀、瀏覽、整理資料、觀察、實驗。合理地安排時間,一定會大幅提高孩子的學習效率。

4.化整為零,巧妙利用零星時間

人在一生中除了有整塊的學習、工作時間外,還有許多零星的時間,有人稱之為“下腳料”或“零頭布”,可以利用。

據統計,人的一生中除1/3時間用於工作、生產,1/3時間用於休息睡眠外,還有1/3的業餘時間。這些業餘時間看起來零散,算起來驚人,如果從20歲開始,工作到60歲退休,就有116800個小時的業餘時間,每天拿兩小時幹某項工作,40年中就相當於3650個工作日,整整10年,足夠幹一番事業。

有人計算人到60歲,能過3120個星期天,相當於8年時間,除休息外,還可做很多事情。

英國數學家科爾就是利用近3年的全部星期天,攻克了一道200年無人攻克的數學難題而轟動數學界。

還有人計算,如果一天擠一小時業餘時間來學習,從16歲到70歲,可以學習兩萬個小時,若每小時讀10頁書,那麼讀20多萬頁,其厚度將有兩層樓那麼高。

我國著名數學家蘇步青教授經常用零星時間著書立說,他說:“我用的是零頭布,做衣裳有整料固然好,沒有整段時間,就盡量把零星時間利用起來,天天二三十分鍾,加起來可觀得很。”相對論的創始人愛因斯坦就是一個“寸陰必爭”的科學家,他利用等朋友的時間踱步思考解決了一個重大的數學問題。達爾文也說:“我從來不認為半小時是微不足道的一段時間。”他寫《物種起源》,從來沒有5分鍾的閑暇。

家教箴言珍惜一分一秒的時間,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時間,巧妙地利用小段時間,把零頭布拚接成有用之材。做到小時小用,為積取大段時間創造條件,成為大時大用。

我國宋代文學家歐陽修在《歸田錄》中提到利用“三上”,即“馬上、枕上、廁上”來構思文章。三國時學者董遇因生計所迫,長年幹農活和做小生意,白天沒有時間學習,就利用“三餘”(即冬者歲之餘、夜者日之餘、陰雨者時之餘)刻苦學習,最後成為撰書立著的學問家。

孩子在一天的活動中,也有許多零星時間是可以利用的,要像魯迅先生說的那樣:“時間,就像海綿裏的水,隻要願擠,總還是有的。”謝覺哉同誌也說過:“時間要擠才充裕。”因此,父母要教育善於聚時,把小段時間聚集起來化零為整,積少成多,精心使用。

利用零星時間,必須要有勤奮吃苦的精神、頑強的意誌和毅力,克服惰性和隨意性。一是要重視,二是要堅持,三是要有方,隻有這樣做了才能使用好可能使用的零星時間,積學問,長才幹。

5.勞逸結合,學習好也要休息好

睡眠是人類生命運動的一種重要表現形式。減少睡眠延長學習和工作時間的做法是不可取的,最終可能是得不償失。

說到睡眠,有人會主張減少睡眠時間,以便有更多的時間用於工作。對於這種觀點,科學家並不讚同。

科學家皮埃爾·弗呂謝爾說:“沒有必要以犧牲睡眠來成為天才。”

對於極少數精力特別旺盛者來說,適度減少睡眠時間也許能夠行得通,但對於大多數人來說都不適宜。不管怎樣,不可逆生理特點而行。

一般來說,兒童與少年每天需保證8小時的充足睡眠,以滿足身體發育的需要;成年人略為減少,每天需保證6小時左右的睡眠;而老年人每天睡4~5小時一般都可以了。正因為生理特點的不同,老年人通常極少睡懶覺,而少年兒童卻幾乎都“戀”被窩。

減少睡眠時間的方法效用比較有限,最主要的還得從睡眠本身出發,看看怎樣才能提高這幾個小時之內的睡眠質量。

每個人都有一個生物鍾,它在個體的生活中不會輕易改變,所以幫助孩子找出他們的睡眠周期很有必要。找出周期的準確延續時間,孩子就能更好地利用時間。

皮埃爾·弗呂謝爾所提供的計算方法是這樣的:在每天帶規律性的時間裏人們都會有疲勞乏力的感覺。用一個禮拜時間好好地記下自己感到疲勞的時間和兩個疲勞期的時間差,這樣會發現,每天的疲勞期幾乎發生在同一時候,而兩次疲勞的時間差也基本相同。

孩子找準了自己的睡眠周期,就可以主動地把睡眠時間計劃在睡眠周期之內,而間隔期內絕對不要用於睡眠,那是自己的高效學習時段。這樣不但能使睡眠更加舒適,而且體力和精力可得以充分恢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