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9章 將差生轉變為優等生(1)(1 / 3)

——用愛心和耐心改變孩子的命運

1.孩子學習成績差,父母心態要擺正

許多家長對待成績差的孩子往往是嚴厲的批評和體罰,這表麵上是愛孩子,實際上是在打擊孩子的上進心。

家教箴言要想成為一個好家長,愛心是基本的要素之一。家長對孩子的愛是發自內心的,是無私的,不求回報的,重要的是,家長要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給予的愛,並為這種愛而感動、行動。

父母是孩子精神上的支柱,家是孩子溫馨的港灣。對那些成績差的孩子來說,他們為自己的成績不佳而深深苦惱,也為自己給父母帶來的失望而深深自責。這些孩子在心理上都比較脆弱,所以更希望得到別人的理解和關懷。然而,事實上,他們得到的卻往往與自己的願望相反。有些父母不問青紅皂白就將孩子斥責一頓,甚至采用體罰等嚴厲的手段,讓孩子“改邪歸正”。但這樣做的結果,往往使孩子產生逆反心理。他們或者與父母對著幹,或是自暴自棄、抑鬱消沉,這樣下去很可能讓孩子永久地淪為差生。因此,對待成績差的孩子,父母要用自己的關懷和理解來驅散孩子心頭的陰雲。孩子需要的是指導和幫助,而不是指責和懲罰。也許一個充滿愛心的眼神,一句鼓勵的話語,就能讓孩子感到家的溫暖和父母的關心,從而點燃他們心頭的希望之火。

下麵就來談談父母對待成績差的孩子所應持的幾種正確的態度。

愛心我們常說“可憐天下父母心”,以此來感歎父母對子女的無私的愛。但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又會經常聽到有些父母這樣抱怨自己的孩子:“這麼不爭氣,養你有什麼用?”“請了家教還考得這麼差,簡直是浪費我們的錢!”也許這些都是氣話,但孩子卻把它當真了,而且從另一個側麵,這也反映出許多家長的一種心態——對孩子的愛不是無條件的,而是有條件的,至少需要孩子用聽話、成績好來交換。

用心理學的術語解釋,愛是一種意識形態,需要有一個持久的意會過程。許多父母並不明白,也不理解這一點,以為自己付出了愛,孩子就應該馬上感受到,就希望孩子立刻作出回應,這實在是一種不科學的主觀想法。

耐心日常生活中,經常有一些家長動不動就斥責和打罵自己的孩子,多數原因就是家長在實施教育的時候缺乏耐心。他們常常因為孩子不能一下子領會自己的意圖,或者學習、做事的時候稍有遲緩,就火冒三丈,大聲斥罵,甚至動用暴力。這種沒有耐心的教育方法,不僅起不到促進孩子進步的效果,相反還會使孩子產生自卑和逆反心理,久而久之,更會影響親子關係。作為家長,一定要明白,培養孩子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不能有半點兒的急躁心理,也沒有任何捷徑可走。所以,好家長需要有很好的耐心,要耐心地教育孩子,耐心地陪孩子玩,耐心地為他講道理,耐心地聽他說,耐心地等他成長……細心有一位女士過生日,她的讀小學一年級的兒子送給她的祝福竟然是:“祝媽媽每天都不會被老師批評!”客人們覺得很好笑,就說:“你媽媽現在沒有老師管了,你再想句其他的話說。”誰知孩子又說:“那麼祝媽媽每天都不會被領導批評!”大家都說這孩子小小年紀倒挺會疼人的,但細心的媽媽想得更多,她從兒子給她的祝福聲中感受到了兒子的內心世界。為此,生日會一結束,她就和兒子進行了一次長談,終於知道了兒子說這句祝福語的前因後果。

原來,兒子就讀的學校是一所重點小學,學習要求比較高,有些課程教得快。智力一般的兒子跟得很累,覺得自己處處不如別人;又因為做作業動作慢,常常要被老師批評。凡此種種,兒子就覺得學習真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而不被老師批評則是一件很難做到的事情。看到兒子剛上學就遭遇這樣的挫折,這位媽媽很著急,她立刻和兒子的老師取得了聯係,向老師坦言了兒子麵臨的困境和自己的擔憂,請求老師給予幫助。極負責任的老師第二天就登門家訪,並和孩子的母親一起製訂了富有成效的個案教育方法。後來在老師和父母的共同努力下,這個孩子終於順利地闖過了他人生中的第一個求學關。

這位媽媽是細心的,她的細心幫助了兒子更快、更健康地成長,但並不是所有的孩子都像他這樣幸運。當有些孩子不滿現狀決定離家出走的時候,當有些孩子誤入歧途將要鑄成大錯的時候,當孩子受了委屈默默悲傷的時候,不知道他們的家長在做什麼?又在想些什麼?對孩子麵臨的困難,他們怎麼會毫無知覺?如果不是缺乏愛心的話,最大的原因就應該是粗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