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7章 幫助孩子解決心理障礙(2)(2 / 3)

讓孩子正確認識自己讓孩子清醒地認識到,人無完人,金無足赤,想在任何一方麵都超過別人是不可能的。一個人以後的道路上總是坎坎坷坷,不可能事事順利。要讓孩子正確地分析自己的長處和不足,為自己找到適合自己長處的目標。這樣孩子就會懂得該得到什麼該舍棄什麼,對別人嫉妒心理自然就會減弱或消失了。

7.讓孩子用自信戰勝自卑

自卑,是個人對自己的不恰當的認識,是一種自己瞧不起自己的消極心理。

在自卑心理的作用下,遇到困難、挫折時人往往會出現焦慮、泄氣、失望、頹喪的情感反應。

一個人如果做了自卑的俘虜,不僅會影響身心健康,還會使聰明才智和創造能力得不到發揮,使人覺得自己難有作為,生活沒有意義。所以,克服自卑心理是一個重要的心理健康問題。

自卑的孩子往往有如下表現:

總感覺自己的能力、才智不如別人,什麼都比別人差,做什麼事都缺乏信心,擔心做不好,怕被人恥笑。

一旦學習成績不好或下降,則處處貶低自己,孤立自己,不願與人交往,總感覺別人看不起自己,過於壓抑自己,悲觀,失望,對什麼都不感興趣,封閉自己,在自己的小天地裏備受煎熬。

情緒低落,憂鬱,還伴有焦慮、失眠等。

父母怎樣幫助孩子建立自信、戰勝自卑呢?

要讓孩子相信自己,相信自己的努力自信是成功的首要前提,而孩子在遭受到失敗、挫折時,首先最容易喪失的就是自信。在這個時候,父母要有意識地幫助孩子走出陰影,重新確立孩子的自信,使孩子相信通過他自己的努力,就可以達到理想的目標。

要求孩子昂首挺胸走路樹立孩子的自信、戰勝自卑心理的一個重要方法就是從孩子的行為入手,要讓孩子昂首挺胸地走路,心氣要高揚,麵容要微笑,使人感到孩子身上洋溢著朝氣蓬勃的氣息,這樣自卑自然就從孩子身上消失了。

告訴孩子要懂得欣賞自我形象讓孩子把最滿意的照片選出來,並懸掛。不可忽視端正的外表,衣冠不整的人想要建立自信是不可能的,就像整天愁眉苦臉的人想要心情愉快也很難一樣。注意外表形象將幫助孩子看重自己。

指導孩子確立符合客觀實際的理想和目標如果自我目標定得太高,或根本不適合自己,就會在實踐中不可避免地一次又一次地失敗,理想的自我永遠不能實現,自然就建立不了自信。如果理想的自我定得過低,就會失去前進的動力,安於現狀,不求進取,也建立不了自信。所以定出適合孩子客觀實際的理想目標,這樣才能成功。成功有望,自信彌堅。

幫助孩子培養樂觀的生活態度培養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是建立自信的基礎。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可以使孩子正確看待前進中的失落、壓抑與不足,這種態度一旦形成,就可以持久地保持下去。

告訴孩子要正確麵對失敗失敗不可怕,可怕的是不總結經驗。人不能因失敗而失去行動的勇氣,更不能認定自己低能而自暴自棄。一個經曆過失敗或挫折的人,在心理上會更加經得起考驗,而且更能建立真正的自信。

教孩子學會自我鼓勵,自我暗示“沒關係,我能行!”“我能幹好”,“我感覺不錯”。

8.緩解孩子的焦慮緊張情緒

焦慮是無明顯原因的恐懼、緊張發作的表現,並伴有植物神經功能障礙和運動性緊張。焦慮過度易使孩子陷於苦悶、委靡不振,從而產生心理疾患。

心理學家認為,上學的孩子的焦慮多表現在考試時和青春期。

考試焦慮考試焦慮有三種情況:

考前焦慮。煩躁不安,六神無主,緊張至極,從而影響了複習和考試。

考試焦慮。平時學習還可以,一上考場就慌了手腳,會做的做不出,平時很少出現的問題,如計算出錯、看錯題目等現象都出現了。

考後焦慮。由於成績不理想,於是便心神不寧,情緒低落,整日陷於苦悶之中,委靡不振。

不管哪種情況,考試焦慮都有個適度與過度的區別。

鑒別孩子考試是否過度焦慮,家長可運用經驗觀察法,一般從這樣幾方麵進行:

觀察孩子的神情。孩子不善於掩飾內心世界,他們的焦慮緊張心態往往從表情上反映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