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免或防止孩子出走,家長應多做努力。首先要多關心、愛護、體貼、理解他們,平時多和他們進行思想溝通,了解他們的需求和思想動態。不要對他們管束過嚴,要給他們一些自主權;不要期望過高,脫離實際,應當正視現實;孩子出了問題,要冷靜,努力克製自己有害的感情衝動,不要說過頭的話,做過頭的事。
家教箴言父母對未成年子女有撫養教育的義務,應當創造條件,使他們得到物質生活的保證和家庭的溫暖與幸福,任何不負責任的態度和歧視虐待,都是道德與法律所不容許的。
家長應具有這樣一種公民意識:孩子離家出走,不管是什麼原因造成的,這都是家庭教育的一大失誤,家長應當認真總結教訓。未成年人獨自或結夥出走,對自身有很大的危害。他們缺乏獨立生存和生活的能力,正常的生活條件得不到保障,影響身心健康;或因生活所迫,或是被壞人所誘惑,走上違法犯罪道路;極個別的人身安全還受到威脅。常言說,兒行千裏母擔憂。正常的外出旅遊、辦事,做父母的都擔憂,更何況是私自離家出走。
一般情況,孩子離家出走,當他們遇到難以克服的生活困難時,會回心轉意,能自己返回;即或是不能很快回來,也不見得是不想回家,往往是覺得有點兒騎虎難下。不管是孩子自己主動回家的,還是被找回家的,當孩子回家之後,要慎重對待,小心翼翼地處理和解決問題,防止他們再次出走。
孩子回到家來,總是一種回心轉意的表現。家長不要急於弄清什麼原因,分清是誰的責任,更不要不分青紅皂白地訓斥、抱怨。應先把他們安頓下來,好好休息,等情緒安定下來,有什麼再慢慢說也不遲。
對待出走回家的孩子,不論是誰的責任,做父母的應當首先進行自我檢查,主動承擔責任。家長是教育者,是子女的保護者,當然應當首先承擔責任。因為在家庭教育中,家長起主導作用;從法律的角度講,家長負有法律的責任。孩子的離家出走是家長的失職。這種承擔責任,應當是誠心誠意的,而不是虛情假意的。不要怕自己主動承擔責任,會助長孩子的錯誤思想。家長的誠心誠意,會對孩子起到感化作用。特別是對那些出走主要是他們自己的錯誤,而家長責任不大的孩子,家長的誠意會有極大的感化作用,更能促使孩子主動承認出走的錯誤行為,認真吸取教訓。
同時,作為家長,應當教育孩子,和家長發生矛盾時,不要采取這種方式解決,這種方法有百害而無一利,弄不好還會發生人身安全事故。應當耐心地跟孩子講清利害關係,而不是簡單粗暴地訓斥、指責。
必要的時候,也可以進行批評,但不是在剛剛回家不久,而是過一段時間再說。
6.糾正孩子蠻不講理的態度
孩子蠻不講理大多是由父母造成的,出現這種行為,我們應該首先從自己身上去找原因。我們是否在孩子不聽話的時候對他怒罵不休?是否在孩子與我們發生爭論時就暴跳如雷?如果是這樣,請冷靜冷靜,因為你的所作所為正在影響著孩子,你在不知不覺中,將這種以強壓弱、粗魯的作風傳給了孩子。不久,他們就會以此來對待別的人,甚至是掉轉矛頭來對抗你。
每個孩子都是一個獨立的生命個體,需要父母悉心的照顧和教導,需要父母的理解、讚揚和尊重,才能茁壯成長。一個懂事明理的孩子是父母在日常生活中一點一滴地培養出來的。一個講理的孩子不會無理取鬧、和家長慪氣,他的心智是健康的,他的言行也應大方、得體。
那麼,如果孩子有了蠻不講理的傾向,家長應該怎樣糾正他們的壞習慣呢?
從小就不要遷就孩子不合理的要求在孩子年齡較小時,常常會提一些不合理的要求。這時候的孩子並不懂得那樣多的道理,如果耐心講道理行不通,就應想辦法轉移孩子的注意力,而不應給予滿足。
如果孩子通過哭鬧等手段而滿足了自己的要求,下次遇到同樣問題時,孩子就又會采取這種方法。但是如果不去理睬,孩子見這種方法行不通,下次就不會以此來要求家長滿足他的願望了。所以,遇到孩子以哭鬧來達到要東西的目的時,做父母的一定不要遷就,讓他養成蠻不講理的壞毛病。
巧妙地對孩子說“不”
比如,當家長正忙著的時候,孩子提出某種要求,許多家長會態度強硬地說:“去去去!沒看見我正忙嗎?”這樣做,經常會打擊孩子的情緒,降低孩子的熱情。這種方法是不可取的。對付孩子的要求時要運用一點兒技巧,你可以讓他先做點兒別的他喜歡做的事情,現在沒有時間,但可以在另一個時間滿足他的要求,不過,家長既然答應就要遵守約定,尊重孩子是很重要的。
還有,在你拒絕孩子的時候要注意你的口氣,態度一定要溫和。據心理學家分析,孩子對自我價值的認識,往往是通過父母對待孩子的態度來判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