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章 挖煤,采礦,崇禎的心思(2 / 2)

最近,從河南回來的消息真可謂驚心動魄,大動作不斷,首先是全麵推行特別法,招撫難民,打破原來的規製,籌集了許多糧食,興修水利。這個動作夠大的,餘翔又弄出一個特赦法,特赦官員、流匪、山匪,餘翔所到之處,除了誅殺首惡外,並不株連,所經之處,山匪歸降,政治清明,令崇禎汗顏。

河南的危局得到控製,情況迅速好轉,但是,這兩法無不與大明律相悖,哪些大臣們,能善罷甘休,任憑餘翔我行我素嗎?袁崇煥不就是一個例子嗎,想起袁崇煥,崇禎心裏隱隱作痛。

在自己即位的第二年,袁崇煥率兵擊退皇太極,解了京都之圍,本來是救駕有功,反被魏忠賢餘黨以“擅殺島帥”、“與清廷議和”、“市米資敵”等罪名彈劾,加上皇太極抓住時機,巧施反間計,自己最終將袁崇煥以通敵叛國罪處以淩遲,從而致使關寧防線岌岌可危,蠻夷大肆犯境,但是,此事能怪別人嗎?發布格殺令的,不正是他崇禎自己嗎?他甚至有時想,如果能夠再做一次選擇該多好啊。

現在,另一個袁崇煥出現了,那就是餘翔,崇禎已經覺察到,朝臣們已經暗流洶湧,他們遲早會對餘翔進行火山爆發般的攻擊,到那時,他又該如何抉擇呢?

崇禎本性多疑,但對於餘翔,他選擇堅信不疑,全力支持,他居然擔心餘翔會遭到大臣聯手對付,他真希望餘翔規規矩矩地,能按常理出牌,可是,如果真如此,能夠扭轉河南的危局。

崇禎已成立了一個機構,專門收集和研究餘翔資料,每當有王承恩從前線傳回的情報,就由李公公負責整理彙報給崇禎。這李公公比王承恩更會來事,很會看皇上的臉色,專門撿皇上愛聽的說,什麼話到了他的嘴裏,便會被吹得天花亂墜。

李公公進屋,見進崇禎皇帝正在品茶看劍,知道崇禎又在想河南之事,歡快地說道:“大喜啊!大喜啊!萬歲!”

崇禎一聽,眼睛頓時一亮:“有何喜事,細細稟來。”

李公公遞上一道折子,崇禎接過來,放到案上,對李公公說:“你說與朕聽聽。什麼喜事!”

李公公忙地說道:“總督大人,盡剿大樂山的土匪,大顯我朝神威!”

此事似乎早在意料之內,崇禎點頭道:“餘總督年輕善戰,所向無敵!”

李公公見崇禎似乎不為所動,便將餘翔兩天之內盡剿慣匪之事評書似的,說得波蕩起伏,有聲有色。崇禎不由得連連點頭稱好。

講完這段,李公公繼續說道:“餘總督盡誅貪官汙吏!”

崇禎一聽,差點沒有將喝進嘴裏的茶噴了出來,他最怕聽到這類的消息,一觸及此事,就意味著餘翔又要得罪朝中那幫大臣,但崇禎又很期望聽聽那是怎樣的一個貪官,他是如何誅那些貪官的?崇禎平複了一下心情,對著李公公說道:“將經過詳細說來,不得有漏,有誤。”

李公公將確山縣“午關未淨”一案詳詳細細的述說一遍,直氣得崇禎皇帝咬牙切齒,連聲說道:“殺得好,殺得好!此等惡奴不除,難平民憤。”

崇禎非常關注戰時特赦法的細節,詢問道:“這特赦法會不會讓大惡之人逃脫法網?”

李公公道:“王大人在信中說得明白,此特赦法,非常時期,非常之用,遵循抓大放小,真正的工作,是在特赦之後,要有更健全的立法對於那些被特赦之人進行更嚴厲的監管,一旦他們再次觸犯法律,將會受到數罪並罰,迫使這些人棄惡從善,給他們重新做人的機會,從而避免因大量誅殺導致混亂局麵。”

李公公又將餘翔將難民集中起來,修建水利,挖煤開礦的事說了一遍。

崇禎不住地點頭道:“以前的救災,就像無底洞一般,糧食投進去似乎沒有什麼響動,當地官員隻知道無休止地向朝廷要糧,要錢,餘總督開救災之先河,發動民間力量,以籌借的方式,以民間之力救助災民,還充分利用災民之力,謀來年發展之利,利在當下,功在千秋啊。”

站在崇禎的立場,他非常支持餘翔的做法,不讓他出錢出糧,就能解決抗旱救災,是他樂見的,當下他所要做的,就是頂住那幫大臣對於餘翔的攻擊,他預感到一場風暴即將來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