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信仰的力量(1 / 1)

信仰的力量

金一南專欄·戰略思索

作者:金一南

人類從地上拾起第一根木棒、在山中點燃第一堆篝火開始,就開始了尋找力量的過程。美國未來學家阿爾文·托夫勒20世紀90年代寫了一本《力量轉移》,認為從遠古至今力量表現出三種基本形式:暴力、財富和知識,“其中知識最為重要,由於暴力和財富在驚人的程度上依靠知識,今天正在出現空前深刻的力量轉移,從而使力量的性質發生了深層次的變化”。

托夫勒忘記了還有一種力量。甚至是一種貫穿所有現代力量的力量:信仰。

同樣是德國人,是馬克思有力量還是希特勒有力量?馬克思困窘時連自己的衣食住行都成問題,希特勒的力量卻幾乎橫掃了整個歐洲。但後來希特勒的力量像冰雪融化一樣消失得無影無蹤了,馬克思主義卻改變了多少個國家和民族的命運,今天仍對世界產生重大影響。

誰更有力,不言自明。所以有諺語說:“那統轄思想的,比統轄城池的更有力量。”統轄思想的力量,來自信仰。

回顧中共黨史,不由人不感歎:一個1921年成立、最初隻有50多名黨員的黨,28年後竟然能夠奪取全國政權。一支1927年八一南昌起義建軍、最後隻剩不到800人的隊伍,22年後竟然能夠橫掃千軍如卷席,百萬雄師過大江,表現得如此虎虎有生機、具有如此咄咄逼人的力量!

革命戰爭年代中國共產黨擁有如此摧枯拉朽的巨大力量,除了主義正確、人民擁護,很大程度上還因為有一批不為錢、不為官、不怕苦、不怕死,隻為胸中的主義和心中的信仰的共產黨人。他們其中很多人沒有活到勝利這一天,沒有趕上評功評獎、授勳授銜,沒有來得及給自己樹碑立傳,也沒有機會返回家鄉光宗耀祖,而是穿著襤褸的軍裝,帶著滿身戰火硝煙,消失在曆史帷幕後麵。他們是頂天立地的英雄,是一批為理想與信仰獻身的真人。

什麼叫真人?簡單說就是:講真話,辦真事,信真理。如果說真理是一支燃燒的火炬,那麼率先舉起這支火炬的,是真人的手臂。即使手臂被灼傷,也從不放棄。一部波瀾壯闊的中國近現代史,如果沒有從孫中山到毛澤東再到鄧小平這樣一批又一批真人,懷揣信仰前仆後繼、追尋真理救國救民,很可能我們至今還在黑暗中摸索和徘徊。正是他們點燃了一代又一代中國人心中之火,才使我們至今未曾墮落,未曾被黑暗吞沒。

給人以星火者,必懷火炬。真正的共產黨人,應該是這樣的人。

2006年7月到希臘雅典參加國際危機處理會議,路過法國巴黎,我鼓動我們這個小代表團去拉雪茲神甫公墓,看巴黎公社社員牆。當時大家不太解理,使館人員也覺得意外:今天大家來巴黎主要是看羅浮宮看蒙娜莉莎、再到“老佛爺”買路易威登手包,誰還去那個地方?連使館司機都因長期未去而道路陌生了。

費了不小勁,我們才找到那片用高牆圍起來的墓地。站在清冷寂靜的公社社員牆的旁邊,我意外地發現法共領導人多列士等人及法共一批中央委員,也都安葬在這裏。這是一批曾經被我們指責為“修正主義分子”而反複批判的人。望著一個個墓碑,那一刻我覺得應該向他們脫帽致敬。他們都有缺點和錯誤,哪一個也不是完人,但在自己最終歸宿點的選擇上,卻如此強烈地表現出共產黨人對自己一輩子信仰的堅定和忠貞。與我們今天那些掛著共產黨招牌表麵上豪言壯語、背地裏卻以權謀私嚴重腐敗的昏官和貪官、成天惦記把東西向海外轉移的裸官比起來,何止強上千百倍!

今天不少人可能覺得,事業與主義這些概念已經沒有多少吸引力了。職務變動一次,地位變動一次,待遇也變動一次,這才是最真實、最實惠的。什麼主義、信仰、理想,虛無縹緲得可以放到一邊了。

如果當年的革命者換成持這樣想法的一批人,中國革命不可能成功。因為任何一個宣稱能夠對國家發展、對民族命運負責的政治團體,如果不能集合、產生、擁有一批為其宣稱的主義拋頭顱灑熱血、義無反顧的先驅者,不能贏得隨之而來前仆後繼舍生忘死的追隨者,其宣言哪怕再冠冕堂皇,也僅是一紙空言。

2020年全麵建成小康社會,2050年實現偉大民族複興,我們不但需要登上由各項經濟發展指標組成的物質財富高地,同樣需要登上由理想與信仰組成的精神財富高地,同樣需要當年那樣為了胸中的主義和心中的信仰,義無反顧為民奮鬥、舍生忘死追求真理的共產黨人。

勝人者力,自勝者強。

關鍵力量,來自信仰。(責任編輯/張天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