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家長的讚揚不僅能使孩子增強樹立偉大理想的信心,也會消除孩子在一些人生重大轉折之處的緊張和不安,使他們朝著既定的目標,勇往直前。
③意外的讚美會使孩子信心倍增
不管大人還是孩子,沒有人不喜歡被誇讚的,而誇讚的方式不同,所產生的效果也有所不同。譬如說,小說家被人誇獎他文章好,他並不覺得有什麼特別的高興,但是若說他高爾夫球打得不錯的話,他必定會非常高興。因為誇讚他文章好這種話,他早就聽膩了,而誇他高爾夫打得好的話卻令他感到意外的高興,這是一種“自我擴大”的喜悅,因此而產生的自信,不但能使他的高爾夫球技更進步,連對他的小說也有良好的影響。
一個連老師及父母都沒有辦法的頑劣兒童,經常遭到責罵,小傑覺得非常自卑。
有一天,老師當著全班同學麵誇獎他說:“你的頑皮、惡作劇都有獨創之處,能想出這種惡作劇的孩子,按說學習的功課不可能太差。”被老師這麼一誇,他對自己竟產生了信心,從此以後,便努力用功,成績一天比一天好,連那誇獎他的老師都感到驚奇不已。
要誇獎孩子時,最好是提出他自己都沒有感覺到的優點,這樣才能提高他的自信心,使他在各方麵都能獲得優異的成績。
——家教忠告
(2)有效獎勵有助於培養孩子的求知欲
獎勵對於孩子的成長來說,不是可有可無的,而是孩子心理深層次的需要。
①獎勵是孩子的心理需求
請看下麵一個例子:
一天,玲玲興高采烈地拿著一張數學試卷跑回家。一進門,就喊:“媽媽,我今天數學得100分了。”
媽媽正在忙著洗菜,準備做飯。她說:“你沒看見我正忙著嗎?再說,有什麼好看的,你早該得滿分了,別的小朋友不是經常得100分嗎?你要注意保持成績,別驕傲啊!下次測驗時還應該得100分。”
玲玲本來是想讓媽媽誇獎自己一番,想和媽媽一起分享自己的快樂。沒想到,媽媽的一瓢涼水潑得她一點興致都沒有了。
初步分析,我們認為:玲玲可能並不是一個在學習上十分聰明的孩子,但她對自己的學習很在意,把它作為自己生活的重要內容。她希望自己能夠獲得好的成績。她是那類在學習上努力、勤奮的孩子。她的自尊心很強。
對於這樣一個學生,玲玲媽媽的態度是有問題的。
小學階段的兒童,尤其是小學低年級的兒童,他們對自己的認識和評價大多是依據他人對自己的評價而得來的。也就是說,這時他們尚未形成對自己的穩定的評價。外界的批評或表揚,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孩子的情緒和行為。然而,許多父母卻不願把表揚、讚賞帶給孩子。
他們以為,隻有“嚴厲”才會對孩子起作用。他們甚至可能把“嚴格”理解為態度生硬,甚至對孩子進行責罵、訓斥,把嚴格與鼓勵、讚賞截然對立起來。
這就犯了簡單化、片麵化的錯誤,沒有認識到表揚、讚賞的獨特魅力。
孩子是多麼希望父母的鼓勵、獎勵和表揚!
在我國現有的教學條件下,一個班的學生最多能達到50多人,最少也要有30多人,在這樣大的班級裏,老師每天能表揚幾個學生呢?孩子每天在課堂上能有幾分鍾自我表現的機會呢?
可以斷言,在目前情況下,在學校裏受到老師表揚、讚賞的,隻有少數、固定的幾個學生。
難道其他的學生就沒有優點,不需要表揚和鼓勵嗎?在這方麵,學校教師固然有需要改進的地方,但客觀條件在很大程度上製約著他們。
可是,作為家長,你總不能等待老師轉變觀念以後再來對孩子進行表揚吧!
家長如果對自己孩子的優點都視而不見,不理不睬,對自己孩子的情緒體驗都不關心,還指望別人做什麼?
我們的許多家長真是太深沉、太嚴肅了。
他們發現了孩子的優點,也為孩子高興,但他們寧可壓抑著這種感情,表現出對孩子的漠不關心或者是嚴厲。家長害怕過多的表揚使孩子產生驕傲自滿的情緒。
孩子需要家長的鼓勵,更希望自己能得到家長以外的其他人的肯定。家長應當采用“特殊的稱譽的方法”
,對孩子進行表揚。比如,當著孩子的麵,告訴孩子所敬重的人,說孩子懂得了什麼知識,取得了什麼進步。還可以給孩子機會讓他顯示自己的才能。比如,向孩子請教他能夠解答的問題,讓孩子幫助解決某些家庭事務,等等。有一位家長在女兒學會怎樣寫信以後,就請孩子給爺爺奶奶寫信,彙報她近來取得的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