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0章 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1)(1 / 3)

不願意說介紹學習方法,因為方法因人而異,無所謂優劣,而好的學習習慣卻總是會給人很大幫助的。而且,習慣是不經意的,不必刻意去做,往往效果卻是最好。

——李磊

習慣是在生活、學習等各種活動中逐漸形成的,良好的習慣將使你的孩子終身受益,而不良的習慣會使孩子受害無窮。

因此,每一位父母都不應忽視對孩子良好習慣的培養。

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應該從小抓起,既要培養孩子良好的生活習慣,也要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在培養孩子形成良好習慣的過程中,父母既要引導、督促,又要以身作則。

當然,在此過程中,父母是要付出代價和精力的,但是,這種付出又是非常值得的。因為,父母一旦聽之任之,孩子就會在許多方麵形成不良習慣,而當你發現再去糾正時,那很可能要比培養孩子良好習慣多花費數倍之功,而結果效果如何,卻不得而知。

一、幫助孩子養成各種良好習慣的有效方法

良好習慣的形成,要靠父母與孩子雙方配合、共同努力來形成。實踐證明,良好的學習習慣,不僅能促進孩子的學習,而且會使孩子終生受益。

1.讓孩子養成學習時精力集中的習慣

有些孩子很聰明,可由於上課不注意聽講,在家裏寫作業時注意力又不集中,影響了學習成績。

其實,孩子的注意力是可以在培養中形成的。如,孩子坐下來剛學習時,父母可以先讓他們學習最感興趣或較容易的東西,待精神集中後,再學習其他東西,這樣效果會好些。

美國有個教育研究所,曾把一些學習好的兒童與學習差的兒童混編在一起,然後對他們進行了一係列的測驗。結果發現學習好壞的一個關鍵性因素是注意力能否集中,即學習好的孩子能夠長時間地精神集中在學習任務上,而學習差的孩子在學習時總是心猿意馬,不能專注。

要培養和鍛煉孩子的注意力,父母須注重以下幾個方麵:

(1)養成專注的學習習慣

不少父母對兒童的知識學習十分重視,但對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卻認識不深。實際上在入學前,家長不要隻著力於抓孩子的識字、寫字、背詩、數數等,更要幫他們養成仔細、耐心、專注的學習習慣,教育他們在做一件事時,不管這件事是有趣還是無趣,是易做還是難做,都必須有始有終,專心致誌,而不能分心旁顧。

(2)安排好學習、休息、活動的時間

家長給孩子安排學習任務,時間一般不宜太長。

根據心理學的研究表明,5—7歲兒童能夠集中注意力的時間平均為15分鍾,7—10歲的兒童為20分鍾,10—12歲的為25分鍾左右。

所以,學習一段時間後,應該讓孩子放鬆活動或休息一下。

孩子疲勞了就讓他們動一動,喝點水,吃點東西,切忌一天到晚都強迫孩子坐著一動不動,越是這樣,孩子就越不能專心。

(3)保持孩子學習環境的清靜

在日常生活中,家長應避免在孩子學習的地方忙這忙那,或出出進進,更不要從事一些對孩子特別有吸引力的活動,如看電視、聊天、打撲克等。否則長此以往,孩子勢必養成東張西望,心神不定的不良習慣。所以在孩子學習時,家長最好也能坐下看點書讀點報,或做一些不惹孩子注意的事情。

(4)遊戲是培養孩子注意力的好方式

在家庭活動中,家長要有意識地讓孩子做些集中注意力的遊戲,比如玩拚圖、搭積木等,使兒童在濃厚的興趣中,養成專注的習慣。此外,孩子在玩遊戲時常是全身心地投入,在其聚精會神的時候,家長切不可隨意打擾、幹涉,因為此時不斷地幹擾孩子,會弄得他們一陣急、一陣惱,不利於他養成做事專心致誌的習慣。

2.讓孩子養成敢於提問的好習慣

哲學家培根說,如果一個人從肯定開始,必以疑問告終;如果他準備從疑問著手,則會以肯定結束。

提出問題是學習的起點,問題提出來了,就可到書本和老師那裏去解決;問題解決了,學習就提高了一步。沒有問題的學生,就談不上有求知的渴望。教師教給學生的,一般都是學生不懂的問題。

指導孩子在預習、上課、複習、考試、課外活動、課外閱讀等一係列學習過程中持續不斷地提出問題,就可以使他們的學習由被動接受知識的過程變為主動探求知識的過程。這對增強求知欲,集中注意力,提高學習興趣,培養觀察、思維、記憶等能力都是有好處的。

如何培養孩子良好的提問習慣呢?具體應從以下幾個方麵著手:

(1)讓孩子克服提問前的畏難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