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0章 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1)(3 / 3)

學習過程中往往有這樣的情況:有時半小時能做許多題目,效率極高;有時卻不能集中精力,眼睛盯著題目半天了,也沒有弄明白題的含義,連一道題也做不出來了。這時腦袋好像有些發木,對問題百思不得其解。但如果暫時放下它們,等一會兒再回頭來做,會發現思路大開,題目很容易就做出來了。這充分說明大腦的活動並非始終保持在很高的興奮水平上,總是呈波浪形起伏變化的。

適當調換學習內容,可以有效地減弱大腦的疲勞程度。現代研究發現,人在思考問題的時候,大腦左右半球承擔的任務是不同的,它們各有專長。當學習數、理、化時,使用的主要是左半球,因為大腦的左半球主要掌握邏輯的、分析的、抽象的思維;而學習語文、繪畫、音樂時主要使用的是右半球,因為它主要掌握綜合的、形象的、直覺的思維,而且即使同樣使用右腦,學習各門功課對右腦各部位的“運用”情況也不一樣。從這裏可以看出,一個腦區的疲勞,並不意味著其他腦區也疲勞了。所以,可以通過變換不同學習內容的方法,使自己的頭腦較長時間地保持一定的興奮水平。

在學習期間,適當地留一定的體育鍛煉時間,這也是非常重要的。要順利完成學習任務,沒有一個強健的體魄是不行的。在學習的間隙,跑跑步、打打球,使自己緊張抑製的神經得到放鬆,以便更有效地投入到後麵的學習中去,是十分必要的。

不少學生擔心學習量過大,會把自己的腦子累壞,於是,在學習中稍微遇點困難就主動放棄努力。其實,這並不利於大腦的健全發展。生物學上有一個生物進化的基本規律——“用進廢退”規律。這一規律的要點是地球上一切生物,包括人體器官、組織、細胞等的功能,隻有在不斷的使用中才能增長、進化和發展;反之,則萎縮、退化和停頓。大腦的功能同樣遵循這一規律。諺語“刀不磨不快,腦不用不靈”的道理也就在這裏。

有效地開發大腦的方法很多,背誦課文,記憶單詞,寫作文,做習題,觀察事物,做物理、化學、生物實驗,多思考問題,敢於質疑、解疑等,都能有效地開發大腦的功能。在學習困難麵前低頭,遇到難題繞著走,美其名曰“保護大腦”,隻能使大腦過早老化、遲鈍,就像一個怕累壞身體而不去鍛煉的人,隻會使自己的身體狀況越來越糟。

阿拉伯諺語說,如果你過分珍惜你的翅膀,你就再也不能飛翔。毫無疑問,每個孩子都希望自己的大腦充滿活力,那就不要再遲疑,不要讓它成為被寵壞的“嬰孩”。為此,應告訴孩子,隻有一種選擇:在學習中不斷地強化思考。

4.幫助孩子養成做讀書筆記的習慣

做讀書筆記是一個良好的讀書習慣,也是深入書籍、加深理解的好辦法。對書籍內容、觀點和表現形式作出評價,寫出自己的心得體會,如果不深入讀書是寫不出來的。然而,不少孩子拿過一本書或一本雜誌,隨意翻翻,看過就算,雖然“開卷有益”,但降低了看書的價值,到頭來還是感到腹中空空,隻能圖個“讀書很多”的虛名。正確的讀書方法是:不動筆墨不看書,勾、劃、批、記,寫心得,寫體會。

寫讀書心得,對人的影響非常大。當閱讀別人的文章時,往往受到觸發,產生精彩的想法,這是獨立思考所得,是自己的東西,也是讀書筆記中最有價值的。

——家教忠告

做讀書筆記,也是練筆的好機會。不管孩子以後學文史,還是搞理工,七十二行都需要有較強的文字表達能力,這是基本功。

電的發現者,美國科學家富蘭克林是一個隻上過兩年小學的賣報童,當他看到《旁觀者報》上的文章寫得非常好,就下決心模仿它。他的辦法是:訓練自己將散文和詩互相改寫,同時充分發揮筆記的作用。首先,他把認為好的文章做一個摘要式筆記,過幾天之後,再試著用自己的詞彙,根據摘要筆記的內容重新寫成文章,然後再和原文對照,不對的地方立即改正,發現詞彙缺乏時,就在學習詞彙上下功夫。富蘭克林利用讀書筆記增加練筆的機會,在寫作方麵進步很快,使他不但成為偉大的科學家,而且成了著名的傳記作家。

這個例子給我們做家長的一個重要啟示,就是讓孩子養成做讀書筆記的好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