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1章 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2)(3 / 3)

孩子按時起床的好習慣要從小著手培養。盡管年齡不同,孩子睡眠時間的長短也不相同,一般來說,晚上要讓孩子養成早睡的習慣,早上孩子睡醒了則要讓他起床去活動,不要讓他養成一種賴床的壞習慣,吃飯或喂奶最好定時進行,讓孩子從小形成一個良性的循環。

孩子在慢慢長大過程中會有自己的獨立性,他希望能按照自己的意願去安排自己的生活。這時候做父母的對孩子就不能老是嘮嘮叨叨,而應用一種和藹、民主的語氣去與孩子溝通。

——家教忠告

當孩子不能做到按時起床時,也不宜大聲地責罵孩子,相反的,應當耐心地說服教育,並且不妨放手讓孩子自己對自己的行為負責,讓他懂得擁有良好的睡眠習慣對自己隻有好處而沒有壞處,時間一久,他自然而然地就會自覺自願地按時起床了。

4.孩子不願吃苦怎麼辦

現代的孩子大都是在生活條件富裕的環境中長大的,所以根本不知道吃苦。他們從小養尊處優,對任何事情稍有挫折就不肯做了。由於時代不同,教育製度、教育內容應隨著青少年的改變作一些調整,尤其要講究方法。

例如,美國人教小孩作文,要求一個孩子寫一篇文章開始是十分辛苦的事,因此老師教學生用摘錄的方式,把一段話寫成一句話,四段話寫成四句話,再加上連接詞,串成一段。

會寫一段話,當然就會寫第二段話,然後就成一篇文章了。而不是要求小孩子像大人一樣去想、去思考、去努力、去用心。

因此在現在不吃苦的兒童時代,家庭、父母要多拿出一些辦法來。如教育孩子保持傳統美德,就要教小孩學會節儉,生活要簡樸,零用錢不能太多,培養正確支配零用錢的習慣,要教誨孩子懂得為什麼要節儉,免得從小養成奢侈的習慣。當然做父母的也應以身作則,遇到挫折時教導孩子如何克服。從生理上來說,應多給孩子做些體能方麵的活動。因為所謂吃苦耐勞,都是由自己身體的鍛煉開始,等他親身體會了,才知道一切都得來不易,要珍惜所擁有的,才能在生活上要求自己儉約。這些都是大人、包括家長與老師,應該特別重視的事。

5.讓孩子對自己的行為負責

不負責任是當今許多孩子的通病。孩子為什麼會任意而為,不計後果?其實,這些問題的根源也在父母身上。

比如北京一個十幾歲的小姑娘,就因為沒有得到歌星張信哲的簽名,竟跑到三環路上躺下來大叫“張信哲,我愛你!”許多人勸解都無濟於事,最後還是司機報警,由警察強行將她帶到派出所去了。這一躺一叫,使繁榮如潮水的三環路幾百輛車堵塞近15分鍾。

這裏將孩子不負責任的心理和習慣歸咎於父母,可能有的家長很不服氣,因為他們自己是很負責的人。其實,孩子的不負責任,不一定就是從父母那裏學來的,這裏關鍵的一點,就是我們當今的父母對子女的嬌慣和縱容。

不少父母卻不懂得這一點。一旦孩子被一塊石頭絆倒,趕快抱起,又拍又哄,“不哭不哭,是石頭不好”;孩子到桌子底下撿東西,抬頭時碰了桌子邊,趕快打桌子,“桌子真壞,幹嗎碰我們孩子”。他們以為這是疼孩子,實際上這些不經意的行為,會在孩子腦子裏產生潛移默化的作用。跌倒了是石頭擋路,頭碰痛了是桌子不好,上學遲到了是媽媽沒有早叫我,考試沒考好是老師沒講清楚。從這些小事開始,有了任何失誤,或不如意的事情,總是責怪客觀環境及旁人不好,從不想自己有什麼過失。久而久之,不負責任,事事任性,進而成為一種品性。

明理而負責的父母,應當在日常生活中,尤其是處理與孩子有關的問題時,要給孩子提供由他自己選擇的機會,不要由家長包辦代替,同時讓他自己承擔後果。

例如,上小學的孩子,給他一個鬧鍾,再向他講清楚:“你是孩子,上學是你自己的事,不可以遲到。”

這就夠了,家長不必早上天天叫,天天喊。如果他起晚了來不及吃早飯,讓他嚐一次餓肚子的味道,遲到了就讓他嚐一次在同學的眾目睽睽下進教室的難堪,以及老師的批評,等到他有了這些體驗,你再告訴他作為一個孩子,上學是自己的事,不遲到是自己的責任。還要讓孩子知道,當學生除了不遲到,還有學好功課的責任,還應當與老師同學融洽相處,愛護公物,關心周圍的人和事,這些都是自己的責任。

從培養孩子對自己負責入手,再引導他對家庭、學校、社會上隻要是自己答應了的一切事情負責到底。這是培養與提高孩子社會責任感的有效方法。

——家教忠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