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能力與特殊能力構成人類智力的整體。具有不同智力結構的人,表現為適合於解決不同類型的問題。
培養超常智力的兒童,一方麵要培養他們具有超常綜合能力,這是培養的主要方麵;另一方麵還要有選擇地發展他們的某些特殊能力。當然,綜合能力與特殊能力都很發達的人是極其少見的。
在小學時期,培養孩子超常智力的重要方麵,主要在於培養他們的綜合能力,尤其是作為智力基礎的記憶能力和作為智力核心的思維能力。綜合能力與特殊能力既相互聯係又相互獨立,優秀的綜合能力不能代替特殊能力,但可能會為特殊能力的發展提供良好的基礎。因此在挖掘和激活孩子潛智的工作中,如何處理培養綜合能力與特殊能力的關係是一個十分重要的問題。挖掘的孩子這些方麵的智慧潛能,將是孩子一生用之不竭的智慧的“能源”,家長應予以重視。
2.家庭的教育導向是開發孩子智慧潛能的關鍵
日本著名早期教育專家井深大先生來中國考察時,曾講了一個故事。他說:
在日本築波科技博覽會上,展出了一棵西紅柿樹,引起了轟動。這棵西紅柿的種子是從普通的種子中隨意取出來的,沒有任何特別之處,但科學家給這粒種子予以特殊的最優環境的培育,結果,這株西紅柿長得又高又大,枝葉繁茂,覆蓋麵積達12平方米,結果實13000多個,是普通西紅柿的數百倍。
井深大先生指出,一株植物的潛能獲得充分的開發尚如此驚人,何況人類活生生的兒童呢?
如果孩子生下來就得到最優良的撫養和教育,哪怕人的智力再多開發出05%,那這個孩子也就成為“天才”了。
早期教育是人的智能開發的最佳期,如果剝奪了這一最佳期的受教育權利,對孩子的發展就會事倍功半,甚至勞而無功;如果完全剝奪孩子這一早期教育的權利,孩子的智能和作為人的行為還將全部被埋沒。
孩子年齡越小,智力發展可能性越大。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布魯姆經過大量研究之後說:
“如果一個人長到17歲時智力發展達100%的話,那麼4歲時,他將發展50%,12歲時達80%,12歲到17歲的5年裏發展20%。”
日本七田真的“智力發展說”認為,智力的發展猶如一個等腰三角形,在零歲時發展最快,就是三角形的底,12歲時就到了三角形的頂端,智力再也不能發展。那以後,人們隻能增長知識和技能了。
激活孩子潛能的焦點在於,不應當首先培育以知識為中心的能力,而應該著力挖掘和培養精神和品德的能力。孩子們生來具有優秀的能力和潛力,但是通過早期教育形成的性格、氣質會左右孩子的一生。這些離不開父母的教育意識革命。父母不僅要撫養孩子,還要做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擔負著教育的責任。對孩子進行科技能力的培養是重要的;而同時對孩子進行美感、人道、藝術的教育更加重要。因為,人類獲得幸福,並不完全依靠科技的發達,還要依靠包括智力在內的整個人的向前發展。
3.激活孩子智慧潛能必須注意的幾個問題
(1)掌握孩子智力發展的關鍵期
自從奧地利動物心理學家洛倫茲發現動物行為發展的“關鍵期”,並榮獲諾貝爾獎之後,人類廣泛開展了對自身各種能力與行為的發展關鍵期的研究,並取得了可喜的成就。
抓住關鍵期進行科學、係統的教育是培養超常智力結構的重要一環。孩子各種能力與非智力心理素質發展的關鍵期如下:
4歲半左右是幼兒開始對知識學習產生直接興趣的關鍵期。
5歲左右是幼兒學習與生活觀念開始掌握的關鍵期。
5歲左右是幼兒掌握數的概念,進行抽象運算以及綜合數學能力開始形成的關鍵期。
5歲半左右是幼兒抽象邏輯思維開始萌芽的關鍵期。
5歲半左右是幼兒掌握語法,理解抽象詞彙以及綜合語言能力開始形成的關鍵期。
5歲半左右是幼兒悟性開始萌芽的關鍵期。
5歲半左右是幼兒學習心態、學習習慣以及學習成功感開始產生的關鍵期。
6歲左右是幼兒社會組織能力開始形成的關鍵期。
6歲左右是幼兒創造性開始成熟的關鍵期。
6歲左右是幼兒觀察能力開始成熟的關鍵期。
6歲左右是幼兒的超常能力結構開始建構,並快速發展的關鍵期。
7歲左右是幼兒多路思維開始形成的關鍵期。
7歲左右是幼兒操作能力開始形成的關鍵期。
8歲左右是幼兒自學能力開始形成的關鍵期。
8歲左右是幼兒自我控製與堅持性開始成熟的關鍵期。
8歲左右是幼兒閱讀能力和綜合知識學習能力開始形成的關鍵期。
8歲左右是幼兒欣賞藝術和美感心態形成萌芽的關鍵期。
9歲左右是兒童初級哲學思維產生的關鍵期。